新型诈骗套路难防“领导”喊你转账,转吗?
“领导”加你微信,关心你的工作和生活,还约你到他办公室安排工作?先别激动,这可能是一场网络骗局。近期,多名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有犯罪分子冒用部门领导的微信名和头像,通过一些话术诱使受害人向指定账号汇款,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1
遭遇骗局却“受宠若惊”
去年12月,广西来宾市某单位干部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申请。看到对方自称该单位领导,受害人通过了申请。随后一段时间,“领导”不时嘘寒问暖,关心其工作生活,与受害人逐渐建立了信任。
12月底的一天,“领导”联系受害人,让他第二天上午到办公室谈工作。在第二天上午约定的时间到来前,这位“领导”再次联系受害人,说正忙着接待上级检查,有一笔比较急的款项需要转给上面“打点关系”,但这么大金额的汇款,自己“不方便直接出面”,让他把钱打到一个指定账号上。为了让受害人放松警惕,“领导”还主动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账号,表示自己先把钱转账给他,并出示了一张伪造的银行汇款截图。
看到“领导”如此信任自己,受害人受宠若惊,没有核实相关记录就先后3次将总计68万元的款项汇入指定账号。直到“领导”还在继续要求他汇钱时,受害人才觉得不对劲,向真正的领导询问情况,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无独有偶,今年7月,来宾市某县一工程相关人员也遭遇了相似骗局。诈骗人员冒充该县县长,添加受害人为微信好友,以“预付工程款”的名义,向其索要30万元。受害人看见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就放松了警惕,将工程款转到指定账号。
半月谈记者从广西来宾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中心了解到,近年来,通过冒充领导微信、QQ账号,以各种借口诈骗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公职人员、企业财务等岗位成为此类诈骗分子针对人群。今年1至7月,该市共发生此类案件49起,涉案金额总量超500万元。
2
假冒领导有套路
据公安办案人员介绍,实施这类诈骗的犯罪分子都有一些固定的招数和套路。他们一般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及其工作单位领导的个人信息,再用领导的照片注册社交账号,使受害人放下戒心,接受好友申请。
事实上,一些犯罪分子可能并没有完全掌握受害人领导的个人信息,他们不会主动告知自己是谁,而是发一句“这是我的微信,以后方便联系”等类似的消息。等受害人回复“您是某某领导吧”,犯罪分子对号入座,受害人就已经踏进了犯罪分子的圈套。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领导”会进一步让受害人感受到他的“抬爱”。“最近工作进展得顺利吗”“这周的报告完成得不错”“明天来我的办公室,我给你安排工作”……在“领导”的“殷切关怀”下,受害人一点点放下警惕。一旦建立起足够的信任,犯罪分子就开始以借钱、上级领导要求转账、朋友急用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户汇款。
“项目急需资金,你替我转个账,之后还你”“上头来了个领导,帮我包个红包”“这笔款不方便从我这转,过一下你的账户”……犯罪分子还会事先发送一张伪造的转账截图,告诉他钱已经打到受害人账上,让他更“放心”地将钱转出。
广西来宾市反诈中心民警向半月谈记者介绍,这类通过冒充领导社交账号要求银行转账的诈骗行为非常难防。诈骗分子打着“领导”的幌子,迅速同下属建立信任。部分受害人即使在转账前产生了疑虑,也不敢找领导多问一句。“万一真的是领导让你办,多这么一句嘴,领导会怎么想?”
3
新型诈骗为何难防
“诈骗分子太厉害了,我的信息他们都掌握,模仿起来还挺像。”广西某镇党委书记对半月谈记者说,有诈骗分子以他的名义添加村干部为好友,随后以碰到困难为由要求转账,很有迷惑性。
这名书记表示,现在诈骗分子信息来源渠道多,甚至会用其下乡的工作照作为头像,让人防不胜防。“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直接给我打电话核实。”接到村干部的反馈之后,这名书记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来提醒身边的同事朋友。
据民警介绍,这些诈骗分子一般身在国外,使用租借来的银行账户接收受害人汇款,一旦收到汇款,立刻将钱转入专门洗钱的“水房”(犯罪窝点)。反诈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诈骗分子租借银行账户的成本很低,而且会通过不知情的第三方刷单转账,案件的资金在中转账号停留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等到受害人报案的时候,诈骗分子早就带着赃款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做了这么多反诈宣传,可很多受害人都觉得自己不会遇到这种事。”当地民警说。警方认为,通过社交软件实施的电信诈骗与电话诈骗不同,公安机关很难及时进行拦截,遇到所谓“领导”“朋友”的转账要求,一定要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
针对此类诈骗案发后资金难以追踪的问题,有民警向半月谈记者提出,银行可在转账时增加人脸识别认证功能,确认转账人为开户人本人。“如果每一起交易都要刷一次人脸识别,身在国外的犯罪分子就无法通过租借他人的卡将钱转到水房。”办案人员说,这么做杜绝犯罪分子通过借卡、租卡进行资金中转,案件发生后也能通过人脸识别确认谁参与了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