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三峡库区生态”逆袭“:消落带变身风景线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10-11 17:02:03 【字体:

  

三峡库区生态”逆袭“:消落带变身风景线

  图为消落带鲜花相伴。 重庆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峡平湖,水平岸阔,一江两岸,美如画卷。三峡库区长江消落带在秋阳的照耀下,化作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消落带保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突出利用管控与保护管理,初步构建起消落带绿色生态长廊,为长江上游构筑起重要生态屏障,促成了“高峡平湖两岸美、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壮美景观。

图为整治过后的居住区外消落带。 重庆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整治过后的居住区外消落带。 重庆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实施生态修复 消落带变绿化带

  消落带作为陆域和水域的过渡带,在衔接水陆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消落带周期性的水位涨跌,很少有植物能适应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消落带的生态治理,也因此成了一道世界级的难题。

  面对消落带生态治理难题,万州区通过自然修复与人为治理同步进行的手段,在面积约25平方公里、岸线长350公里的消落带上,逐渐探出了适应水位涨跌的稳定生态系统。

  12年前,万州长江大桥南桥头下曾是一片荒芜的滩涂,但随着该区消落带生态治理试点工作启动,这里种下了第一批208株中山杉后,荒滩开始变绿,生态也逐步恢复。

  随后,长江流经的该区新田镇、瀼渡镇、武陵镇、溪口乡、大周镇、燕山乡、高峰镇和百安坝街道等地消落带上,也种上了中山杉,消落带治理的面积逐渐扩大。

  12年后的今天,中山杉扎根长江万州江湾段消落带,长成茂密的杉林,不仅修复了消落带脆弱的生态,还形成了壮美的“水上森林”景观,成为长江两岸独特的绿化带。

  这是万州区针对自然修复较慢、有植被退化苗头的消落地带,探索耐淹树种中山杉栽植修复消落区生态取得的成效,也是万州区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万州区采取“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的策略,试点并推广栽植中山杉、水桦、狗牙根、苍耳等耐淹植物,绿化库岸70公里,而草本植物遍布的消落带,使裸露河滩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形成了江边草原的景观。

  与此同时,万州区还通过建立武陵湿地自然保护区,启动天仙湖、新月湾、黄柏溪、沱口等湿地建设项目,促进了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成型,形成了消落带湿地绿洲景观。

  开展工程治理 消落带变景观带

  水满平湖的时候,万州长江二桥南桥头附近的白鹭湾湿地公园大面积淹于水下,但数百株高大的中山杉却依然挺立水中,只剩青绿的树头露出江面,形成水上杉林,为飞鸟觅食安家栖息提供了优良场所。成群结队的白鹭飞落于此,在江面和杉林间觅食、追逐,场面十分壮观。

  水位下退的时节,裸露的江滩很快抽出绿芽、开出鲜花。20万平方米的格桑花、百日草、硫化菊一丛丛一簇簇,形成一片望不到边的花海,吸引了许多市民徜徉其中,赏花拍照。

  消落带变景观带,是万州区立足于保护利用,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场镇集镇段,以生态、安全、美观为导向,对消落带实施库岸整治与景观提升工程措施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针对消落带地质构造特性,万州区以先后实施了万一中至驸马片区、密溪沟至长江四桥、滨江环湖北岸、音乐广场节点以及武陵、新乡、黄柏等消落带综合整治项目,累计建成南北两岸库岸整治和防洪护岸工程40余公里,城镇段消落带基本应治尽治,构建起了坚固的工程防护线。

  在满足地质安全的前提下,万州区注重亲水休憩的功能完善,结合库岸工程实施与市政设施改造,修建下河梯道、休闲广场、亲水步道、防护栏杆、活动平台,建成红砂碛、樱花渡等一批滨江环湖公园,实施亲水栈道、平台、浅滩等一批滨水景观工程,有效改善消落带生态环境,滨江环湖区域变人水和谐、独具魅力的景区,吸引着万客来游。(完)

  作者 马佳欣 尧华燕 周雄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