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是学者的初心还是时代的邀请?老学霸“出圈” 变身网红UP主

编辑:汤晓雪 来源:半月谈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9-02 10:30:57 【字体:

  “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请扣1。”“喜欢我的视频,就请关注我,并且一键三连。”镜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推荐自己的视频。

  近期,一批学界大咖成为B站上大热的UP主。他们紧跟时事、贴合热点,不时“玩梗”“卖萌”“求关注”。他们凭借专业学识和个人魅力迅速“出圈”,收获一大批年轻粉丝,一改大家对专家学者的刻板印象。

  “反差感”拉满,

  专家学者化身个性UP主

  6月9日,有人说B站在这天迎来有史以来最大咖位的UP主。汪品先院士首发的一个不到3分钟的视频,获得317.6万播放量,位于全站排行榜第四名。

  作为对深海科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院士,汪品先在视频中讲起海洋领域的“小儿科”知识,双眼放光,满是激情与热爱。在现实生活中,专家学者的形象往往被学术论著、专利发表所定义,显得严肃;在新平台上,科学大家化身有个性和有态度的UP主,毫不吝啬地抒发心中所爱。这样的“反差感”打动了很多人。

  不止汪品先院士,一批学界大咖纷纷变身UP主,在“玩梗”“卖萌”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向年轻人科普专业知识。

  “热爱大地”,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这样自我介绍;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表示“大家不要叫我老爷爷,我也想变年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打趣自己是“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历史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写下“经由电影银幕,望向他者”……

  这些细节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拉近了专家学者与公众的距离。毕业生小迪是这些专家学者的“铁粉”。他说:“这些专家学者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出圈”法宝:

  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

  百慕大三角到底有什么秘密?城市鸡娃和小镇做题家的差别有多大?利路修为何能爆红?《小舍得》结局为什么注定让人失望?

  汪品先、梁永安这些专家学者的视频选题不同于大学课程,不冠以专业理论名称,而是直接提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汪品先说:“做科普视频难点不在于回答,而在问问题。问有趣的问题是我做这些视频的原则。”

  有趣的问题,犹如架接在两个圈层之间的桥梁,既可以吸引年轻人,又能输出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桥梁是如何建造的?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大多专家学者会选择和第三方平台机构合作,平台机构主要负责账号运营,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内容制作。

  西西是一名负责为梁永安运营内容的工作人员。他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需要熟悉专家学者研究领域的母题和底层逻辑。与专家学者合作,感觉自己不亚于读了一个硕士学位。”

  西西认为,面对看似浅显的话题,专家学者的认识与一般博主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专业标准,我们会根据专家学者的标准来制作内容”。

  “知识走出象牙塔才是根本”

  专家学者“出圈”,是现今传播环境下,专家学者、平台机构、用户等各方需求融合的结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助理研究员翁秋怡说,专家学者“出圈”之后,科学研究影响得到扩展,社会服务效应也大大增加。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董晨宇认为,专家学者“出圈”过程中,要警惕因追逐流量,过度利用和贩卖自己的文化资本,或是盲目评论非专业领域内容。

  必须恪守教育活动的严肃性和厚重性。专家学者需要平衡好知识传播与教育育人、科研工作的关系。翁秋怡认为,知识传播不是迎合大众,而是价值引领,“专家学者‘出圈’只是表面,知识走进大众才是根本”。

  半月谈记者:陈青冰 张建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