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高考:这些特点值得关注
2021年高考6月7日拉开帷幕。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去年延期至7月举办的高考,如今重回6月。
资料图:6月6日,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教师与考生抛起红包迎接高考。杨华峰 摄
史上最多报考人数,组考防疫新举措,新增37个本科专业……如何看待今年高考的特点?哪些热点值得关注?中新网记者梳理相关话题并采访有关专家,为您带来分析解读。
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专家提醒要以更平和心态对待高考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8万,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全国共设7200余个考点,46.6万个考场,含2.6万个备用隔离考场,涉考工作人员140余万人,其中监考人员95万余人。
资料图:6月6日,山西省太原市,考务人员在一所高考考点内布置考场。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从2018年“00后”大规模参加高考,2019年报考人数再次超过千万人,到2020年创历史新高,中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四年攀升。今年的考生大多出生于2002年或2003年。国家统计局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和2003年的出生人口分别是1647万人和1599万人,低于2000年的1771万人和2001年的1702万人。
有分析人士指出,高考人数攀升至新巅峰,是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我国基础教育稳步提高,以及中职生、社会考生中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在增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新网记者表示,高考报名人数近年来持续走高,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由于进一步开放了中职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
报考人数增加,是否意味着竞争加剧?熊丙奇分析称,根据教育部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因此,高考平均录取率已经超过90%。而201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14.9万,其中,本科招生约431.3万,专科招生约483.6万。“结合高等学校招生扩招的现实,今年的本专科总招生计划有望超过1000万,高考录取率会进一步提高。”
资料图:4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三中学高三学生用趣味游戏进行减压。 朱海鹏 摄
他提醒考生和家长要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高考。“要转变对学历的态度,要以提升能力来对待高考后的大学学业发展,不要以为高考后学习就结束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由高考决定,而是由进入大学后的学业发展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报名人数比去年多7万人,增长人数为近4年来最低。2018年、2019年、2020年报考人数分别比前一年增加了35万、56万、40万人。
此前,高考报名人数曾在2007年首次突破千万人,于2008年达到峰值1050万人,此后高考人数开始下降。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是否还能再创新高,值得关注。
从严防疫,平安高考
今年是疫情下的第二次高考。教育部2月发布通知,要求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
资料图:6月6日,山西省太原市,防疫人员在一所高考考点内进行消杀作业。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近期广东出现疫情反复,当地高考情况备受关注。为确保平安高考、“应考尽考”,广东不断升级保障措施,分类分区开展防疫工作。
今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78.3万人,其中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63.6万人,全省共设考点484个、考场2.44万个,监考及考务人员近8万人。全体考生须完成考前14天连续健康状况监测和7天核酸检测;全体考务人员除完成以上两项外,还须接种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分类别安排考场,将涉考人员分为“七类人群”:一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考生;二是密切接触、次密切接触考生;三是红码、黄码和发热考生;四是普通考生;五是社会考生;六是考务人员;七是家长。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考生,将在医疗救治场所考试;密接、次密接考生,在隔离考点考试,往返考场须提供考前两天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由专用车辆闭环接送。其他普通考生,在普通考点考试。
资料图:6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一名身穿防护服的出租车司机举着“高考旗开得胜”的小旗子。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据悉,广州全市考生5.49万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每个考点按10:1配套设置隔离考场;全市启用隔离考点11个(含市第八人民医院考点),提供备用隔离考点9个,并动态统计所有考生的精准信息,包括住址、健康状况、往返考点交通方式等。
目前广州仍存在疫情高风险地区。根据防控要求,这些地区的在校备考考生在本校考试,居家备考的考生另外安排考点,出入考点专车接送。
“3+1+2”新模式:历史、物理成首选
今年高考,部分省份采用了“3+1+2”新模式。“3”是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是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门,“2”是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门。
资料图:6月5日,河北石家庄第二十五中学高三年级一教室里,老师给学生们上高考前最后一课。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将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是该模式的创新之处。熊丙奇表示,物理科目难度高,有些学生可能不愿学,而物理和历史分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科目,将两者作为首选科目,可以避免出现较少有学生选择物理或历史的情况。
有分析称,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12种学科组合选择。熊丙奇认为,这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也对高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家:不要盲目认为新增专业就是热门专业
今年教育部更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37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门类。其中工学领域新增14个专业,占比最高,包括智能交互设计、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智能飞行器技术等专业。上述专业调整反映了就业市场和用人导向对人才的需求。此外,518个高校本科专业被撤销。
资料图:6月5日,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为高三学子举行高考“减压”活动。图为高三学生跳起“摸龙门”。 王以照 摄
广大考生应如何看待和选择新增专业?熊丙奇表示,新专业好不好,要看该专业所在的学校原来是否有相关专业以及专业实力如何。如果学校之前没有这个专业,那就需要根据行业发展与社会整体需求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判断。“不要盲目认为新专业就是好的,就是热门的。”
“近几年不少高校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能否办出特色、保证质量很关键。”熊丙奇说,学生选专业,应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课程体系等进行综合判断,不能对着专业名称望文生义,而是要看专业本身的内涵。比如,要关注新专业是如何设立的,是否契合该校办学定位,还要考虑是否契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志向。
“大学调整所设专业时,应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否则容易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与失衡。”熊丙奇指出,综合性大学实行精英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办学,更关注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并不特别适合频繁调整专业设置。职业院校是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办学,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它常常需要新增专业。
作者:马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