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各地学校开始落实晚放学 校外培训的“虚火”降了吗?

编辑:汤晓雪 来源:半月谈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4-28 10:56:41 【字体:

  晚放学可降校外培训虚火?“双减”阶段课后延时服务调查(上)

  近期围绕“在校时长”热议不断。高关注度的背后,直观体现了家长苦“三点半”放学久矣的诉求,更折射出缩减在校时长导致总体教育负担增加这一痛点。针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时间安排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由此,义务教育进入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阶段。但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课后延时服务仍有“雷点”需要解决。

  1

  家长一边喊着受不了,

  一边却又不报名

  长期以来,校内减校外增、提前放学提前补受人诟病。学校减少的学习时间不仅没能减少负担,反而变相增加了家庭教育支出、增加了社会负担。近年来,从学界到公众都开始呼吁——“真减负就该恢复在校时长”。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深圳经过3年试点后,已推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免费课后托管;北京顺义出台了相应政策,把中小学课后服务延长到晚上7点;南京的弹性离校已经实施了多年。

  半月谈记者调查中发现,局部改革起到一定作用,却难以彻底解决“三点半”放学之苦。比如,某率先试点的省会城市,几年过去课后服务参与率一直不高,很多家长一边喊着受不了,一边却又不报名。

  家长齐女士对半月谈记者说,女儿小学二年级时,学校通知“家庭确实接送困难的可课后托管”,她报名了。然后女儿回来说:“老师说,只有真的特别困难才能托管。”她跟别的家长沟通后恍然大悟。“说白了,老师们认为课后托管是加班。我们做家长的还是识趣点,我后来报了个小饭桌负责接放学,或送往下一个培训班。”

  2

  警惕三大焦点变雷点

  专家认为,当前已进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阶段,改革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仍有三个焦点问题需关注。

  焦点一:自愿参与还是统一执行?

  增加在校时间关键在于“统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王捷认为,自愿参与很动听,体现对家长和学生选择权的尊重。但是,校外培训“过热”背后是奖励勤奋的文化传统和文凭社会人们对社会分层的焦虑,大多数家长难免陷入囚徒困境,即“如果别人家的孩子在补习,我家孩子不补就会在升学中吃亏”。只要存在这种普遍担忧,“自愿”就会变为“被自愿”或“不情愿”。

  囚徒困境不仅困扰家长。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坦言,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下,学校甚至地区之间都存在升学竞争的压力,校领导和教师、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也担心“如果外校或外地的孩子在补习,我校或本地不补,升学率会受到影响”。

  焦点二:财政埋单还是家长承担?

  专家认为,新增的校内课后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其运营成本应当主要由政府财政承担,免费或低价向所有学生提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广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岳经纶说:“应顺应在线教学趋势,由学校尽量通过线上课程递送课后服务以减少成本,同时结合线下一对一和一对多辅导,以保证教学效果。此外,响应国家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等教师队伍的要求,新增师资力量,加强课后延时服务供给能力。”

  但也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完全由财政埋单也不现实,应基于各地已有基础研究更具个性化的实施方案。例如,广州在2018年就尝试市场化课后延时服务,采取多种模式,可学校自行组织,由学校教职工直接管理;也可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向第三方社会机构采购服务,学校负责统筹和监督;或学校与第三方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以及学校统筹街道(社区)、志愿团体、家长委员会等社会资源开展。广州校内课后服务产生的成本由政府、学校、家长等共同承担。

  焦点三:哪些课该进“加时区”?

  在现有基础上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新增在校时间里教什么?现有的课后服务能力应当把重点放在哪里?对此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希望,能够增加素质教育相关课程,而非重走应试教育老路。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其平教授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学习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青少年厌学、亲子关系紧张等心理危机,恢复的在校时间不能演变为新一轮的补课,课程设计应当以德、体、美、劳教育等素质教育课程为主。

  3

  避免课后服务变成“官方补课”

  进入“双减”时代,课后延时服务将有三方面重大转变:从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到吸引所有学生参加;从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到开设丰富的兴趣课拓展学生素质;从校内减负,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

  随着大量的校外培训需求将转回校内,不同家庭众口难调,给学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专家提醒,要警惕普遍晚放学后增加的在校时间,成为部分学校变相补课之机。

  王捷认为,为确保学校在新增在校时间中实施素质教育,防止个别学校暗中强化应试,应建立跨校和跨县区的多方监督委员会,以解决学校间和县区间的囚徒困境。监督委员会应由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等多方组成,并设立举报制度,严格惩罚措施。

  还有专家建议,推动临近学校成立课后延时服务联合体,发挥各校校本课程特长,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菜单供学生进行跨校选择。(记者 蒋芳 郑天虹)

  课后秀“个性”,你慕了吗?“双减”阶段课后延时服务调查(下)

  课后延时服务近几年已在多地铺开,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后延时服务如何确保质量?一些地方作出了有益探索。

  1

  挖潜校内师资,师生获多赢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的一间美术教室内,学生拿着椰棕、椰壳、椰树叶,勾好线条后,剪剪贴贴,专注而投入。他们正在美术老师李梅华指导下开展“椰树材料拼贴画”制作,而这也符合李梅华正开展的省级课题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研究素材。

  五源河学校从2016年建校之初,就将四点半课堂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2017年2月起开设了20多个兴趣班,目前学习项目增加到70多个,绝大部分都由本校老师承担教学任务。“每学期学校推出兴趣课程时,家长都守着报名平台‘抢课’。”学校教务处陈惠娜老师说。

  为教好这些兴趣课,音体美等科目的老师纷纷秀出十八般武艺,语数英科目升学压力不大的老师也尽展才华,开设英语绘本阅读、创意作文、编程、数学思维等课程。

  为鼓励老师开展好四点半课程教学,学校提供足够的学具、活动经费、学科节奖品,还尽可能满足教研、观摩学习的需求。音乐老师刘玲说,她开始教孩子合唱时,经验不丰富,她提出到其他学校观摩学习、引进专家开展音乐教研,申请得到批准。

  五源河学校美术科组长甘春蓓老师说,学校还严禁考试科目占用非考试科目的课时,用制度保障非考试科目老师的教学动力和创新力。

  2

  联手社会力量,传承非遗文化

  周五下午的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内,数十名学生在操场上舞动着空竹。合肥市空竹协会成员、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王莲芝每周五下午都会来这里教学生们空竹技巧。

  “孩子第一次接触空竹时,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中国非遗项目,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王莲芝说,抖空竹集健身、娱乐、技艺、表演于一身,对学生的视力、身体协调性、灵活性都有好处。

  “注意念白和咬字、抖好水袖、注意身段……”教室内,合肥市戏剧家协会理事、黄梅戏老师胡菲菲给10名学生讲授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胡菲菲说,希望通过授课,让孩子更喜欢传统戏曲。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校长王艳说,课后服务在于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学生的生活,成就、发展学生。要积极整合社区、专业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力量共同参与,让非遗传承人、名家大师等各行各业优秀代表走进校园,增强民族自豪感、荣誉感,深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

  对接专业机构,外聘金牌教练

  篮球场上学生运球、三步上篮不亦乐乎,身影尽显青春活力。

  半月谈记者在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看到,学校在教学楼顶楼安装了大型照明设备,供学生课后服务照明使用;开放了多功能大教室,供学生在雨雪天训练。

  除了普通的课后托管辅导班,为提高课后服务“含金量”,学校从专业社会机构外聘了大量专业教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课程。“作为曾经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现在能够走进学校,用我们的专业技能来提升孩子的足球水平,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工作。”国家一级运动员、二级裁判员刘宇驰说。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田冬说,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对接专业机构的老师,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师资不足,还能在原有校内课程基础上,让学校场馆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培养孩子全方位素养。(记者 赵叶苹 王莹 周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