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满足市场需求的“燃面学院”有何不可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4-09 08:42:58 【字体:

  近日,四川宜宾一院校揭牌成立“宜宾燃面学院”,将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科班出身的燃面人才。这条新闻立即引来无数质疑声,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跟帖:接下来可以开设李庄白肉学院、眉山泡菜学院、云南过桥米线学院、兰州拉面学院、重庆火锅学院、成都夫妻肺片学院……网友的提议纯属调侃,不过或许他们不知道的是,类似“燃面学院”这样的“奇葩”专业早已有之。

  此前,湖北潜江一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潜江龙虾学院”,首批职业毕业生刚毕业“便遭哄抢”,其中不乏刚毕业就“月薪过万”者;湖南岳阳平江县,开办备受瞩目的辣条专业班,为700亿的行业产值添砖加瓦;广西柳州开办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为这一“网红食品”提供急缺的技术职业人才与合格的产业工人……所以先别着急嘲笑,很多看似哗众取宠的专业设置,其背后都有经济规律和文化脉络,看似荒唐,实际上存在诸多意义。

  各地的食品产业经济是这些专业学院开办的直接受益者。类似“宜宾燃面学院”的职业技术学院多集中于餐饮行业,大多采用“原产地政府大力支持+知名食品产业”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落子地方餐饮产业经济,为当地企业培养大批急需的餐饮职业技术人才。有市场需求,才有人才需求,这种新形势的职业教育,其实是在市场倒逼下出现的。宜宾当地的燃面市场规模近百亿,是继宜宾酒、宜宾茶之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正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才对于科班出身,能把握全产业链的职业技能人才具有强烈渴求。

  某些职业技术专业的设置同样也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宜宾燃面已经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其他城市很多类似的食品乃至工艺也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沿革和地方文化基础,但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显现。传统非遗大多需要拜师学艺,凭借“手工作坊”式的“传帮带”来持续运行,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拿不到文凭。正规学校教育将这些项目纳入主流教育轨道,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些非遗项目,使得这些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

  面向职业应用的多样化教育与培训,同样利于缓解就业紧张态势。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很多工厂和行业都出现了“用工荒”问题,而于此同时,很多行业却看得到就业大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产业高质量、多样化的发展明显与劳动力结构存在脱节,培养相应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也能不断助推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升级。当面临就业的学生都在哀叹内卷的时候,这些特色美食孵化出庞大的产业规模和较长的产业链,为众多年轻人拓展了特色化的就业渠道,只要肯教、肯学、肯做,未必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然,也要提醒已经开办或者拟将开办类似专业的学校,以务实为要。学校开办专业的根本目的还是教书育人,给学生以立身处世之本,盲目标新立异不是师者所为。在开办类似“奇葩专业”时须落到实处,一定要确保有足够的市场供学生安身立命,这样才能让入学学生学有所得,实现别样的人生突围。

  陈禹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