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学区房”概念“高烧不退” “退热”不仅与房地产行业有关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3-31 15:03:43 【字体:

  3月29日,《财新周刊》的一篇封面报道,将目光对准了争议重重的“学区房”市场。据报道,从3月20日起,上海地区的房地产中介已将平台上的“学区房”信息全面下线,“价位虚高”的房源将无法通过房管部门的审核查验。多家主要房地产中介机构共同承诺:不使用“学区房”字眼推介房源,同时停用了“升学率”“对口”“名额未用”等宣传话术。除了上海以外,北京也有类似动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论是对子女教育极度上心的家长,还是希望从中套取利润的投机客,都对学区房趋之若鹜。有关部门制止“学区房”概念持续恶炒,显然不可能轻轻松松,而必须准备打一场扭转公众观念的“监管硬仗”。

  学区房的问题,从来都不单纯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一间普通的房子,一旦镀上“学区”的金,价格就能大涨,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区房的价格不仅取决于房产本身的居住价值,更来自于用房子给学龄儿童“占位”的价值。在公众普遍重视子女教育的社会环境中,这必然导致“优质学区”的房价大幅上涨。从市场监管角度看,这是房价“虚高”的明证,但在那些为子女教育焦虑不已的购房者看来,这样的价格浮动,是其需求的外化表现。

  从结果上看,“学区房”概念“高烧不退”,不论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多少热度,其对教育公平的损害都不容小觑。那些有钱买、买得到学区房的人,当然会为自己抢到了稀缺教育资源而高兴,但是,对那些经济实力不足以加入“炒房战局”的家庭而言,其中的不公不言而喻。“学区房”越是受到追捧,基础教育资源便越倾向于“按财富分配”,严重违背了“划片入学”“就近入学”政策的初衷。

  在许多一线、二线城市,“学区房”都有独立于整体行情之外,异军突起、独自走高的表现。在“房住不炒”的纲领之下,各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图稳定房价,遏制投机交易,使房屋价格回归其居住价值。然而,学区房的存在,使正在走向平稳的市场继续发生波动。

  面对学区房对教育公平与房地产市场两方面的影响,设法为“学区房”概念祛魅,消除附着在学区房身上的额外价值,无疑很有必要。学区房因“学位”而产生的溢价,寄生于“就近入学”政策。对此,有关部门还应在通过调控手段控制学区房市场热度的同时,尽快完善学区划分方式,堵住漏洞,从而“釜底抽薪”,彻底化解“学区房”的困局。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划片入学”“就近入学”,而不是带有竞争性质的入学选拔,其目的就是推动实现义务教育的普惠和公平。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不同学校、不同学区的教育水平必然存在差异。对此,有关部门不能原地“坐等”,而应主动有所作为。例如,推广“多校划片”,即便一个家庭买到了离名校很近的房子,还有可能被划分到同一组别的其他学校,而那些原本住在“差学区”的孩子,也有进入附近名校就读的机会。各地还应结合本地情况积极试行探索,从而寻求让学区房彻底“退热”。

  杨鑫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