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一学子创建“摸鱼课” 未正式授课已有上千人报名
课程没有考试,不算学分,不会点名,课堂内容是分享“摸鱼”技巧……这样的课,你想上吗?近期,清华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创立的《摸鱼学导论》走红网络。课程创立者发文回应称,创立这门课只为提高学生幸福感,而课程形式还希望与更多人一起探索。
实际上,这门课程并未出现在清华大学的官方选课系统中,而是创建于一款名为“荷塘雨课堂”的清华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其中的一项功能,就是学生可自行创建“房间”开设课程并允许其他学生进入“房间”听课。目前,已有超1300人选了该课程,达到了线上课程人数的上限。清华大学多名教授则称,这并非学校官方行为,只是学生的个人选择。
报名火爆/
还没开始授课,
就有1300人报名了
《摸鱼学导论》走红后,目前已有超1300人选了该课程,达到了线上课程选择人数的上限。清华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研二学生龙同学也选了“摸鱼课”,他告诉记者,选择这门课程完全是出于对课程本身的好奇。
“学校还会开设这样的课程?”龙同学第一眼看到这门课程时便觉得不可思议。他还记得在3月10日当天,朋友圈里就有不少学生在转发“摸鱼课”选修的二维码。出于好奇,龙同学扫码报名了这门课程。其他学生不久后再扫码选课,系统显示课程人数已满。
但很快龙同学就发现,这门课程实际上并未出现在清华大学的官方选课系统中,也不会像传统课程那样,会纳入期末学分。龙同学介绍,《摸鱼学导论》实际创建于一款名为“荷塘雨课堂”的清华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是学校在疫情期间为学生专门搭建的线上学习平台,仅限清华学生内部使用。平台其中一项功能,就是学生可自行创建“房间”开设课程,并允许其他学生进入房间听课。于是,《摸鱼学导论》这门课程便应运而生。
“选课后才知道,这门课的老师其实是学校一名大一学生。”龙同学直言:“这门课程和学校其实没有太多关系,就是学弟自己弄的。”
课程目的/
不是简单强调以偷懒为乐
在放松中提升学习效率
“摸鱼课”在网络走红后,一位网名为“顾介涟”的网友在知乎平台发文,称自己便是该课程的开课老师,并在文中详细解释了自己开课的原因和对课程未来的规划。记者联系上《摸鱼学导论》的开课者高同学,其称,知乎上的这篇文章的确出自本人。当记者表示希望进一步采访时,高同学拒绝了记者的请求。
高同学在文中表明,自己是以半开玩笑的形式建立了《摸鱼学导论》。原因是,因为他发现“荷塘雨课堂”上每个人都能创建一门课程,拥有一席讲台。但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创建的这门课程却吸引了超1300人选课。为了不让更多人对这门课产生误解,他便制作了课程说明的PPT。在这份PPT中,高同学明确:“课程不计学分、也不会在成绩单上有任何影响。”对于开课的目的,他表示是为了提升同学的幸福感,收获快乐的校园生活,分享“摸鱼小技巧”的同时,也可在群内实现学习资料和相关讯息的分享。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摸鱼学导论》不只是向同学“教授”摸鱼攻略,或者毫无原则地鼓励学生摸鱼偷懒、无视企业正当规章制度。它站位于人的幸福,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缓解学生的压力焦虑,让他们在自我放松中提升学习效率,享受学习与生活的乐趣。比如课程里面的积极心理学内容,就不是简单地强调以偷懒为乐,而是借助相关心理学的理论,找到人们疲倦的心理根源并实施疏导。
有老师支持/
以年轻人的方式
展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关于此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该学生行为的支持。彭凯平认为,该学生实际将自己的尝试变成了学校教改的一个尝试,即人人都可以开课。同时,彭凯平指出,该学生没有过多强调“摸鱼”,实则是用一个更接地气、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方式展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彭凯平告诉记者,积极心理学是一个很新的领域,还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学科,之前他一直犹豫是否要开设一门相关课程。不过,就在这学期,清华推出了一个叫做“研究生积极心理能力提升”的教改试验项目——相当于一门研究生选修课。该课程由彭凯平主讲,课程副标题为“美好生活的科学指导”。
彭凯平说,这门课跟《摸鱼学导论》的构想相似,没有期末考试,学生只需要交两个作业。其中一个作业是“把自己的快乐传染给别人”,就此写一篇科普论文,讲心理学的重要性。由于该课程有人数限制,最初有60多名学生上课,扩容后现在有约100名学生。
那么,这堂吸引上千人选修的《摸鱼学导论》,是否如规划的那样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龙同学告诉记者,到目前课程仍未成型,也没有像传统课堂一样按计划进行。另一名选修了该课程的李同学表示,目前暂未进行线下课堂,线上大多数时候仅局限在微信群内交流。
“有时候群里会发一些学校的美景,让大家有空‘摸鱼’去看看,也有同学在群里求笔记,另一个同学就会分享资料。”李同学介绍,摸鱼课目前主要以课程群交流为主,高同学有时会在群里分享一些有关心理学的资料,但到目前群内成员还没有集体碰面过,高同学也没正式开讲。“这门课程目前成立最大的意义就是建了这个课程群,每天在群里和大家聊天心情会放松,但对学习上的帮助其实微乎其微。”龙同学说。
针对“摸鱼课”吸引不少学生的现象,记者致电多名清华大学各个院系教授了解到,学校层面已有不少老师知道此事,同时也回应称这并非学校官方行为,只是学生的个人选择。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杨雨奇 综合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