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发现1.25亿年前“善变”植物
新华社南京11月10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和福建农林大学的古生物学者最近在辽宁省凌源市发现一种约1.25亿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变果。这种有趣的远古植物,同一个植物个体上长着形态各不相同的叶子和果实,这为人们探知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态打开了窗口。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王鑫介绍,被子植物通俗来讲就是开花结果的植物。它们是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被子植物约30万种,占现生植物界种类的绝大多数。现在的被子植物,同一种植物的叶、花、果实等器官形态基本一致,而凌源变果之所以特别,在于一个“变”字。
此次发现的凌源变果化石,长约17厘米、宽12厘米,其中保存了植物末端的多个器官,包括茎、叶、花蕾、果实等。从形态上看,同一棵凌源变果上长出了多种模样的叶片和果实:有的叶片具有细长叶柄,有的则没有叶柄,直接长在枝上。有的果柄短而粗,上面聚集生长着很多个果实,有的果柄则细而长,上面只长着一两个果实。
“这些不同特征如果放在现代植物中,有可能已经跨越了很多不同的生物类别。但在1.25亿年前,它们确实出现在了同一棵植物上。这充分说明,早期被子植物在形态上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王鑫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