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亲历者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 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报之以歌
白衣执甲,今朝凯旋。自3月18日起,六安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后陆续平安返回,按照统一安排集中在指定地点进行为期两周的隔离休养。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曾为武汉拼过命,如今他们载誉归来,让我们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唐海霞:迎风踏雪前去 繁花似锦归来
2月15到3月18,从白雪皑皑到春暖花开,一个多月,经历了两季的变化!
从初到时国旗下的宣誓“疫情不退,我们不回”到如今“不辱使命,平安凯旋”,我们遵守了自己的誓言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抗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工作,武汉人民安全了,我们回家了!
说到回家,本应高兴,可是内心却充满伤感,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不舍!一个多月来我们受到了武汉人民太多太多的关心和帮助,也真正认识了这个充满爱和希望的英雄城市。
90后的方翰文作为志愿者负责我们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细心体贴无微不至,舍下家中怀孕5个多月的妻子,与我们同吃同住,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正因为有他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平安与健康,临走时还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只他亲手折的千纸鹤,上面有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和一句“平安凯旋”,我想我会永远珍藏这份有着特殊意义的礼物,也会永远记得这份难得的情谊。
酒店的所有工作人员们,这一个多月我们给他们增添了不少的麻烦,可他们却从无怨言,总是微笑着面对我们。记得好几次出门,我总是忘记带口罩,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的口罩拿出来给我。每一次下去拿饭,他们总是亲切地问我们吃米饭还是面条?要几份?如今我们走了,这熟悉的声音再也听不见了。还有开车的师傅们,在我们工作期间无数次往返于方舱和宾馆,一天24小时从未间断的服务只是为了免去我们下班后等车的艰辛。
一个多月,虽然被口罩遮住了面孔,看不清彼此真实的面容,也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却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是朋友更似亲人。当得知真的要走的时候,我们留恋,我们不舍,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见!
依依惜别这座我们曾经为之战斗过的城市,看着美好的一切正在慢慢恢复,我相信被风雨洗礼过的城市一定会迎来更加美丽的彩虹!
坐上飞机,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监察专员焦雅辉代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登机亲自为我们送行。她拿起机舱广播话筒,曾几度哽咽,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也非常优秀。”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东方航空MU7884次航班载着我们对武汉人民深深的不舍和对家乡满满的思念缓缓降落在合肥新桥机场,在这里我们又一次受到最高礼遇的迎接。
是啊,这一个多月我们抛家弃子、直面疫情,面对一个又一个被病毒感染的患者和被病毒拆散的家庭,我们真心相待,倾力相助,确实付出了很多,但同时我们收获的更多,首先是这群可爱又特殊的病患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动,这些感动来源于他们无条件的信任和一封又一封真挚的感谢信;感动于他们就算是被病毒折磨得支离破碎脸上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笑容;感动于他们虽然自己身患疾病,却在想尽办法来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其次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我们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社会各界人士及家人、朋友的大力支持与鼎力相助,才让这场抗疫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疫情来得太突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战或不战,只是出于本能走上了战场,一不小心,我们成为了社会的热点,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英雄,然而站在荣誉的巅峰我们诚惶诚恐,与其说我们是英雄,不如说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一个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公民的伟大的国,一个上下一心、团结向上、无惧无畏的伟大的国,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民,必将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六安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虞玉兰:从英雄的光环里回归平凡
从武汉返回后隔离的第14天,已是晚春,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五彩斑斓,一派生机盎然,我坐在桌前思绪万千,太多的话想要说,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回想援汉抗疫这短短1个多月时间,经历了人生最为复杂的、最为珍贵的、最为难忘的、也是最为骄傲的种种情景。病毒是无情的是复杂的,还有许多是未知的,我们人类目前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此次大规模流行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亡,我们还没有对付病毒的致命武器,那薄薄的防护服是我们医护人员赖以御敌的根本,面对病毒,谁都有害怕的时候,我也一样害怕被感染和死亡,在武汉,有时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想到万一要是我感染病毒面对死亡,该怎样写完我的遗书,该对我深深爱着的人说些什么呢……这是我作为“人”内心深处的脆弱。当我穿上白大褂面对病人时,我是个医生,使命和担当让我勇敢和坚强,此时的我不再害怕病毒,我们有团结如钢的团队,我们有严厉如铁的纪律,我们有稳固如山的后盾。
自从启程前往武汉那一刻起,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让我深深感动,我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关爱和帮助,我的亲人、朋友、同事,许久不联系的同学,还有许多我的病人、病人家属,都发来短信或打电话鼓励我、关心我,让我倍感温暖,这些短信我舍不得删除,常常翻看。来到武汉后,机场外面有很多志愿者,他们热情洋溢,高喊着“感谢安徽,感谢你们”,让我们寥寥的心里多了一道阳光,此后感动的闸门仿佛打开了不想再关上,于是感动源源不断涌进我的心头。在驻地酒店,江岸教育局的志愿者为我们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为我们提供可口的有营养的饭菜,千方百计为我们解决各种生活需求,无论我们几点下班都有热的饭菜,还有社会上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各种物资,源源不断送来,从吃的喝的用的到医疗物资,真是应有尽有,还有其他医疗队得知我们来了,也给我们送来他们的物资,真是处处都是爱和感动,让我们这170人的大家庭在这里舒心安心开心工作。
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团结的,大家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奋斗,彼此之间虽然之前不认识,却像亲人一样的亲切,无论谁有什么需求有哪里不舒服,在大群里说一下立刻就有回复和解决,在进隔离病房之前大家互相检查防护服是否穿着合格,有不舒服的绝不让上岗必须回去休息,有着合格的防护装备和彼此的关心,在工作期间我们很安心很有信心。
日子就这样既紧张又平和地一天天流逝,天气逐渐转暖,樱花桃花悄悄地盛开,新芽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每天看着疫情日报,关注着新增确诊人数、治愈人数及总人数变化,当看到新增人数越来越少,也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越来越明朗。终于我们等来了胜利的消息。3月24日是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我们完成支援工作,离开了深情大义的武汉,终于盼来了抗疫战斗的胜利,终于可以安全返回亲人身边,我的心里是高兴的、激动的和兴奋的,同时又是忧伤的,回想这期间得到武汉人民的深情厚爱,更增加离别的不舍,出发前夜再次彻夜失眠,凌晨3点就听到楼下工作人员搬运东西的声音,他们在为我们的欢送仪式做准备,到最后一天了还这么为我们辛苦付出,他们一直在默默地付出,却没有任何回报,这让我内心增添一份愧疚。欢送会上,武汉市领导及武汉中心医院副院长的演讲,饱含深情,直击心灵,催人泪下。一路上市民们自发停下脚步为我们送行,交警在前方为我们车队开路一直送到天河机场。还是那个熟悉的机场,而此时情景不同来时,我看到兴高采烈的人群,听到激动人心的欢呼,此情此景,恍如梦里,想到来时不知归期,不禁潸然泪下。
在合肥新桥机场,我们同样受到隆重而特殊的欢迎,人们把我们当成心目中的英雄,给予我们最高敬意和礼遇,每一件事都让我感到难以承受之重。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斗,有很多人比我们做的更多更具危险性,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更多的人在默默地付出,而我只是做了一点点我该做的工作。这一切回报太多太多,让我感到受之有愧。
这是人生第一次,作为一名医生,这样被重视、被尊重、被鼓励和被肯定,感动到无法用言语形容。从前线回归家乡,从危险回归安全,从荣耀回归平凡,从英雄的光环里走出,回归平凡的每一天,继续为社会做一个平凡的医生,共同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六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主治医师)
王 玲:逆行,源于职责所在
一场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我们接受着各种赞美、关心和牵挂——听着听着就听出了泪水,说着说着就哽咽在喉,并非是自我感动,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情绪的渲染,我一遍又一遍告诉他们:“想做,能做,而且做了,我很幸运,也因此幸福。”所以,这是自我寻求幸福感的一种方式,如用需要层次论来论证,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自我实现,所以,我想说:这不是逆行,无关天使的美誉,更不是一种牺牲,只是职责所在,也源于潜意识里的信仰。我只是用属于我的方式,证明我存在的意义,从中获取价值感。即使前卜未知,即使以健康为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是从医多年来最原始的初心。
手机里的武汉,褪去屏膜的面纱,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凝视着夜色下熠熠生辉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感受光芒下武汉抗疫的坚强和决心!
武汉方舱舱内,高耸的房顶上整齐的LED让夜如昼,硕大的体育场被分割成几百个隔间,每个隔间都是个开放世界,自由出入,在每个肺炎患者看来偌大的空间只有床是属于自己的空间,片块化的生活代表了6000余名方舱患者最真实的形态。他,40岁,敦厚外形,黑色外套,黑色卫衣,没能掩盖住呼之欲出的肚腩,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隔离前他将孩子和母亲送往姐姐处,妻子也在隔离,隔离+确诊,他已经度过了27天足不出门的日子,他刻意隐瞒了他和妻子的真实状况,为了不让孩子和母亲担心。说话的时候,他提了提鼻梁上的口罩,也顺带拭去眼角的泪光,像是在叙述往事,但音色里一个儿子、父亲、丈夫的无奈和悲伤让我无所适从,所有的安慰和鼓励都显得苍白无力,他揉了揉眼说到:你们也很不容易,很危险。说完转身又开始漫无目的围着区域单元门转了一圈再一圈……旁边的大爷,头发花白,他是从金银潭医院出院后复查核酸检测阳性再住院的,肺炎已经困扰他一个多月了,老伴也在住院,情况很不乐观,也无法探视,手机成了与家人之间唯一的联络纽带。他语速缓慢,低头勾背哀叹像是无声的言语控诉着这场灾难,也像是一只被驯服后的猛兽,浑浊的目光投射出无奈下的逆来顺受。现实征服了他所有的欲望,护目镜下无法看清他口罩里似乎抽动的面部肌肉,他说:“舱内家散了的人还有很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切听从政府安排。”116床帅气的80后小伙,LED下党徽的红光耀在胸前,映在与年龄不匹配的脸庞,他原本是名志愿者,同时免费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他说:“从没想过自己也会成为方舱的一员,不过也好,现在能真实体验病人的感受了。”他总是一脸春风,满面阳光,随手放倒一只空水桶,端起盒饭,滋滋啦啦片刻功夫就完成了饭前到饭后的距离,吃药时间,他会用指甲盖敲着玻璃杯壁,轻声地吆喝,“吃药了,不要忘了吃药啊……”他三番五次地给志愿者队长打电话说:“我出院了,就上岗,我都产生抗体了,所以比其他人更安全……”
开始的方舱住无虚席,很是热闹,与大门之隔无车无人的街道像是另一个世界:舱内队友精心制作五彩斑斓的祝福墙耗费了不少体力和精力;病友们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毫不掩饰他们的爱国情怀;电动剃发刀也登上用场,也许,一切需要“从头开始”;饭后的“广场舞”也必不能少,病友们兴致激昂,几乎让人忘了这是医院,忘了他们都是病患,这就像舞台,只要想就可以尽情地宣泄表演的欲望,多姿多才的队友还来了段独舞,防护服下全副武装的身体,想必早已汗流浃背……
我想说:这是一场无声的战斗,这里是所有医务人员的战场,看不见的敌人却无处不在,治疗之外,不是所有的病患都需要歌声和舞蹈,不是所有的病患都需要重整个人形象,也不是所有的病患都需要锻炼和拍照……方舱里的每一天都是希望,也是煎熬。
网络上对医务人员的宣传赞美已经“泛滥”,我始终觉得这只是本能。所以,我还是想说一下关于志愿者的事,尽管我并不很熟悉他们,但我还是很愿意用只字片语记录仅仅我眼中的他们:武汉加油,不如“武汉挺住”来得更贴切。封城的武汉并非是按下了暂停键,因为生活从未被停止过。灾难只有死不甘心,肝肠寸断,向死而生。20多天的时间,直面武汉,直面病人,所见所闻所听所看,还是不够了解真实的武汉,但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群体,曾经那些让人担心的80后、90后如今也在保护着这个世界。舍身取义,以生命为代价不是剧情,除了让人深刻感动的医护,就是奔走在一线的志愿者。大梦是我医疗队的对接志愿者,见面也不过数次,他很忙,但下货期间的空档我们能简单聊聊,更多的是微信沟通。他说:志愿者团队从80多到4000多名,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他们称之为“武汉速度”,“刚开始我们都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悲壮,好在都挺过来了”,他还说:“这不是英雄主义,这是一种本能的担当!一场患难,把一座城变成了一家人,队员间的团结、卖力、包容都突破了我们的思想底线”。中国人太厉害了!还有莫姐,听说是志愿者里上了新闻的牛人,初到武汉,雪后初晴,空气还是冰冷的,晚上11点多,她给我们送来了粘钩,一见面就质问我“能不能快点”。她从洗手间出来,一脸灿烂的笑意至今让我过目不忘,歉意地说:“人有三急”。后来大梦说实在买不到,这是她到处托人找仓库自己拿钥匙开门拿的。是他们不分昼夜奔波于高速路口、仓库,社区、医院,竭尽自己的全力!他们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细枝末节打通了整个武汉,他们给武汉人民带来生的亮光,对他们的敬意是发自心底由衷的真诚。如今,疫情得到控制,政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志愿者是疫情前线最积极、最灵活的驱动杆。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夜再黑,也终究抵不过我们的光亮!(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