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暖心”为民换来“真心”信服 ——舒城县张母桥镇长冲村“零上访”的奥秘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4-10-10 09:21:15 【字体:

         9月份,新一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拉开帷幕,舒城县张母桥镇长冲村旋即公布一项决定:将利用集体经济收入,为罹患恶性肿瘤的村民全额代缴保费。消息传出后,20多位受益的村民又惊又喜,他们激动地表示:“村里这事办得太暖心了,帮我们减轻了负担!”

  “村里的大小事务总能赢得村民的赞誉与支持,我们村已连续几年无人上访了。”9月29日,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长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俊生满脸自豪地说,以“暖心”服务换取村民“真心”信服,这正是长冲村成为“无访村”的奥秘所在。

  位于张母桥镇西南部的长冲村,田园风光旖旎,民风淳朴自然。然而,这里并非毫无矛盾纠纷。“老百姓过日子,难免会有磕磕碰碰。”高俊生坦言,与大多数农村地区一样,村民们因日常琐事、家庭矛盾、田界地界纠纷等引发的争执摩擦也时有发生。

  “看起来细微、琐碎,却都是群众关心关注的,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就有可能激化。”高俊生表示,作为与村民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单元”,村“两委”坚持把每一件看似“鸡毛蒜皮”的“琐碎事”,都当作关乎民心的“大事”,切实把村民的“心头事”办成“暖心事”。

  据高俊生介绍,面对村民来访,村里从“暖心”接访做起,先递上一杯热茶,再耐心倾听心声,而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大多数人是带着‘怨气’来的,如果我们把接访工作做好,释放为民服务的‘温度’,对方情绪便能第一时间缓解,有利于赢得对方信任,最大程度确保信访隐患不出村。”

  几年前,长冲村有一位“失踪”许久的村民突然从外地返乡,由于20多年杳无音信,他的户口和田地都没了,也没有安身之所。他满怀悲观消极情绪找到村里,村干部没有推诿,热情地予以接待。在了解情况后,四处奔走帮助解决问题,还贴心地为其申报救助政策。“至今这位村民仍对村里感激不尽。试想当时我们对他置之不理,他又会作何反应呢?”高俊生感慨道。

  不怕群众有意见,就怕群众“藏”意见。“平日里,除了家长里短、田边地角的‘小纠纷’,还有一些是因为村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全面或者理解偏差产生的‘心结’。”高俊生说,针对此类问题,村里秉持“公开”的态度,通过多种方式消除村民与村“两委”之间的“隔阂”。“与村民的距离拉近,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前几年,因村里实施塘口清淤项目未能覆盖到光明组,村民汪海涛按捺不住了,抱怨村里“太不公平”。然而,汪海涛并不知晓,村里清淤塘口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而光明组不在项目区内。获悉汪海涛的质疑后,村里主动邀请他列席村民代表会,当众向他作出解释。汪海涛心头的“疙瘩”瞬间解开,事后他还积极向同组村民做宣传解释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除了大力加强村务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每场都会邀请普通村民轮流列席。对于集体资金使用、民政救助项目实施等村民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事项,会毫无保留向大家公布详情,还会对各项村级决策及惠民政策进行解释答疑,让大家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从而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与日俱增。

  此外,长冲村还集中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步推进发展成果共享,以实实在在的福利温暖村民心怀,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

  2020年,长冲村着手推进产业车间建设,需要拆迁村民徐某的房屋。徐某最初极力反对,还表示要上访讨说法。经多方劝说,徐某同意拆迁,但他放出话来:“你们说建车间是为了造福村民,我倒要看看你们是怎么造福的!”很快,徐某亲眼见证老房宅基地上建起崭新厂房,一家无纺布生产企业入驻其中。这家企业每年向村里上交20多万元的租金。

  村集体增收,村民享红利。也是从当年起,长冲村每年利用集体经济收入,给80周岁以上村民发放大米、食用油、艾绒被等“乡村振兴福利”,后来又“加码”为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今年又新增为患恶性肿瘤的村民全额代缴保费。享受到“乡村振兴福利”后,徐某和村民们喜笑颜开,态度也全然转变了,对村里的工作完全信服。

  “如今大家对村里的事情都是发自内心地支持,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也变得容易起来。”高俊生以今年该村耕地恢复工作为例,20多亩的任务上级限期半个月完成,本以为会是一块艰啃的“硬骨头”,没想到的是,涉及地块上的树木清障等棘手难题,村民们全力支持配合,“最终仅用几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

  “信访源自群众,息访依靠群众。”采访即将结束时,高俊生告诉记者,为持续巩固“无访村”建设成果,7月份以来,在张母桥镇支持下,该村率先启动村组类别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正能量加分,负能量扣分’,与民生项目落地相挂钩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凝聚推动信访维稳持续向好的合力。”据介绍,试点虽时间不长,但效果显著,矛盾纠纷和信访发生率明显下降,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的格局。  (记者 储勇 黄雪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