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毛正初烈士撰写红色对联的故事
毛正初(1901-1931),原名毛本忠,是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毛大庄人,革命烈士。
毛正初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在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并两次被开除学籍,于是改名字为正初。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并于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毛正初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以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秋,根据中共六安县委的决定,毛正初利用社会关系打入徐集民团,任队长,在团丁中发展党员,建立了秘密党小组。1929年秋,毛正初领导农民协会进行抗粮、抗债、抗税斗争。
1929年11月8日,独山农民暴动取得胜利,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皖西各地纷纷响应。1929年11月25日,毛正初在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周狷之联络指导下,领导徐家集民团起义,取得胜利,毛正初任河西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丁香墀任秘书。1931年2月,红军游击大队改编为游击师,毛正初任师长。不久又改称为六安赤卫军,毛正初任总司令部司令。
1931年5月,六安县苏维埃政府及县赤卫军总指挥部由麻埠迁至独山,毛正初担任赤卫军总指挥兼县独立团团长,统率6个赤卫军团。同年夏,被任命为皖西北特委军事委员会常委。
1931年秋,为拓展红色区域,毛正初统率5000余兵力,向霍邱境内推进。但是令人痛心的是,毛正初在张国焘错误肃反路线下,被从火线召回,以“改组派”的罪名杀害于麻埠文昌宫,年仅30岁。后被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毛正初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不仅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皖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还善于发挥红色对联的文学功能,为宣传革命道理、传播先进思想、鼓舞群众斗志、悼念牺牲烈士做出了特殊贡献。
1930年3月,毛正初担任河西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期间,国民党反动势力妄图消灭红军游击大队。安徽省伪警二团团长杨松山对游击大队采取了“招抚”与“清剿”两手政策,先是委任毛正初为伪警二团团副,妄图达到招抚的目的,但是毛正初大义凛然,不为所动。杨松山一看阴谋破产,便下令“清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大队遭遇挫折,游击大队秘书丁香墀等人壮烈牺牲。此时有少数不坚定的战士在困难面前产生了动摇情绪,游击大队的形势一度十分危险。为了坚定部队的革命信念,悼念牺牲的革命烈士,毛正初为在此次反“清剿”斗争中牺牲的丁香墀等烈士举行了追悼会,并题写了两幅挽联:(一)为革命捐躯,碧血丹心垂青史;守革命节操,誓死如归震乾坤。(二)富人莫欢喜,历史曲折小甜头,为蒋卖命终掉头;穷人无须愁,革命潮流不回头,红军打路在前头。
这两幅挽联(第一副挽联中的“守革命节操”后来也有人写成“守英雄节操”),既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高度赞扬和深切悼念,也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既是对游击大队战士的教育,也是对反对派的严正警告。对联充满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感人至深。语言上有雅有俗,雅俗共赏;对仗工整,用词灵活,表现出很强的对联创作技巧和文学功底。
1931年5月,在独山尚家庙赤卫军总司令部庆祝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毛正初特意书写了一副贺联:干干干,扫除黑暗,抱牺牲决心,杀向前去;来来来,扩大赤区,继烈士遗志,冲破重围。横批是“曙光在前”。这副对联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充满革命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其中的“干干干”“来来来”以叠字相对、口语入联,显得铿锵有力,号召力强,非常独特新颖。这副对联在后来的传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写法,如“继烈士遗志”有的写成“承烈士遗志”,还有的写成“踏先烈血迹”。
无独有偶,在中央苏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红色对联,如:军阀跑,团防跑,官绅跑,跑跑跑,国民狗党跑垮台;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建立苏维埃。快快快,快团结来参加红军;冲冲冲,冲上前去活捉白匪。
对联被人称为“诗中之诗”,擅长对联创作的人,往往也擅长写诗和填词。六安红色对联的作者大多也有革命诗词传世,毛正初烈士就有一首《打倒豪绅好过年》的诗歌流传至今,与他撰写的红色对联一起,在皖西苏区的革命斗争中成为别样的斗争武器,发挥了文学作品特殊的战斗作用。
1928年秋,共产党员毛正初打入徐集民团,积极做兵运工作,准备武装起义。这时,党领导农民协会进行抗粮、抗债、抗税斗争,毛正初为了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坚持“三抗”斗争,便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写下《打倒豪绅好过年》一诗:做牛做马我种田,地主老财少我钱。穷人光蛋跟我走,打倒豪绅好过年。这首诗也有资料记录为:“条牛石种人种田,地主老财坐收钱。穷人光蛋跟党走,打倒豪绅好过年。”毛正初将这首诗歌油印成传单,在六安县老淠河西一带广为散发,深受群众喜爱,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成为人民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重要精神武器。
毛正初撰写的几副对联是六安红色对联文化的一部分,而六安红色对联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广大人民群众、爱国进步人士共同创造的重要文化遗产,是革命先行者斗争事迹的见证,也是皖西革命老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珍贵文化遗产。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六安红色对联文化的搜集、记录、保护、管理、传承和运用,对联的不同写法要加以考证和订正,在各类资料中要加以正确记载和阐释,在相关纪念场所和教育基地要加以镌刻和展示,在各类纸质和电子媒介中要加以介绍和宣传,在大中小学课程思政活动中要加以学习和运用,以此不忘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推动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和红色基因传承,助力六安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凝聚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奋进力量。(马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