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烽烟散尽故人来

编辑:杨庆云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5-30 08:44:49 【字体:

  2024年5月的一天,当我以一个普通党员和晚辈的身份去拜谒新四军四支队曾经战斗的地方,站在被年代和历史浸泡过的韦家大屋青灰地面的院落里,呼吸着舒城青黛山谷里雨后湿润的空气,不禁悲从心来。总在想着,85年前的6月24日,那个夏日,是不是也是在这样一个阴雨黏稠的日子里,正满怀热血抗日的新四军青年将领高敬亭站在肥东青龙场褚老圩,一个叫东洼子的地方,面对准备枪杀他的黑洞洞的枪口时,内心是怎样的悲愤与不舍呢?

  很早就听说过高敬亭将军的伟名。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身边亲人。1987年,当我以准媳妇的身份认识婆婆的时候,第一次从婆婆口中听到高敬亭将军的悲壮故事,那时距高将军平反昭雪刚刚十年。

  婆婆是合肥人,小学同学里有两位名人之后。一个是台湾巡抚刘铭传第五代嫡孙女刘学曦,与婆婆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个处得好,一直联系。二十多年前,刘学曦阿姨到六安来,我们后辈给两位闺蜜一起过的六十大寿;一位就是高敬亭之女高凤英,她们小学同桌多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遥想那个特定的年代,一位是带有“历史问题”的我党将领之后,一位是原国民党军需官的女儿,小小的年纪就有着惺惺相惜的同暖心吧。婆婆小时常到高家去玩,经常见到高妈妈史玉清,还是小姑娘的婆婆认为史阿姨只是个普通的妈妈呢,谁知竟是名传青史的女英雄呢。直到我嫁到婆家后,婆婆还经常回合肥去看望老同学,那时高凤英阿姨是105医院的眼科主任,婆婆有事就与她商量、讨教,时常也带孩子们去看看眼睛,直到后来年事渐高身体渐弱才减少走动了。

  当我带着几十年的崇拜与仰慕站在这东港冲韦家大屋和西港冲钝斧庵门前,历史的烽烟与婆婆曾经的叙说重叠,渐渐清晰起来,这是无数先辈跨过的山峦,这也是婆婆同学的英雄父亲叱诧风云为民族为中华血抗外倭的地方。

  高敬亭(1907年8月12日-1939年6月24日),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红军主要领导人。曾任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这支由高敬亭将军任司令员的新四军4支队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与日伪军浴血奋战、顽强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春到1939年夏,共进行了90多次战斗,毙伤日军23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400多支、军马20多匹,使日军遭到沉重的打击,开创了皖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带着他自己都不明白的为什么非死不可的“何以然”以及“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抱撼,被错杀在自己沥血拼搏的大地上,年仅32岁。当然,革命并没因他一人倒下而停滞不前。在将军长眠之后,他缔造的新四军第4支队继续东进,势力逐步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至成为火箭军的组成部分,更以现代化的军事能力守护着中华的万里河山,这也正是将军遗恨得愿啊!

  时光倒退到1934年秋,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离开大别山后,女兵史玉清受命分管妇女排,她带领40多名女战士住洞穴、盖荒草,吃树皮、嚼草根,以大别山金刚台为中心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只剩下8位同志,赢得了“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的赞誉,史玉清等亦被称为“金刚台英雄八姐妹”。1937年10月,经商南县委书记张富介绍,21岁的史玉清与30岁的高敬亭牵手走到一起,第二年他们便有了大女儿凤兰。正当第二个孩子(也就是高凤英阿姨)怀孕腹中,两人战友情深、同杀敌寇的时候,1939年6月23日下午,史玉清在舒城家里接到一封信,是高敬亭绝笔。

  玉清同志:

  军部已决定我于明日上午8时,处以死刑。……

  关于我们的孩子,你要呢,就留着;你不要呢,就送给当地老百姓。

  敬亭 亲笔

  6月23日

  从那个时刻,惊天霹雳,幸福戛然而止。怀着遗腹子的史玉清,在高敬亭被冤杀后,自己也背上“反革命家属”罪名……高敬亭将军是新四军最年轻的一位支队司令员,年仅32岁,可谓前途无量。当时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如果高敬亭活到解放后第一次授衔时,有可能授元帅、大将,至少是上将军衔。可惜,历史总让人唏嘘,没有如果……

  在韦家大屋的展览柜里,有幸看到高凤英阿姨上书毛主席的亲笔信,这一段珍贵的资料一直听婆婆堪称传奇述说,这次难得一见,原文如下:

  敬爱的毛主席:

  我是已故红二十八军军长、新四军四支队政委兼司令员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中共党员,现在安徽省105医院任军医。

  我母亲史玉清也是红军中的一名妇女干部,因为我父亲的案件一度受牵连,在恢复组织生活后,也一直在安徽省卫生系统工作,现因身体多病,离职休养。

  敬爱的毛主席,我写这封信主要是向您老人家汇报我对我父亲问题的想法和要求。特别是通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您所制订的一系列无产阶级干部政策,在全国得到落实的大好形势的鼓舞下,我才鼓起勇气写了这封信,因为我父亲的问题对我压力很大。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父亲遭受如此极刑?别人对此有许多不同看法,而我却一点也不清楚。据我母亲说,我父亲对党、对毛主席、对革命事业是忠诚的。在党的领导下,他坚持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红二十八军一直打到抗日战争时才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从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气焰所吓倒。当然,他在工作中,在执行党的某些方针政策上有什么错误,我是不清楚的。但从他一生的主要方面来看,我父亲是革命者,而不是反革命者,然而既是革命的却又为什么被杀了呢?对此我曾听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时,对来延安开会的原新四军四支队的有些同志问到我父亲的问题:“不杀是不是可以?”为此我们全家对您老人家是非常感激的。我相信红二十八军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央是会有正确的结论的,我希望能够早日知道这个结论,来解除我们母女政治上的压力。

  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高凤英

  1975年10月10日 合肥

  历史永远是公允的,虽然有时岁月蒙尘。1975年,在高将军老战友帮助下,高凤英阿姨给毛主席的上书终于得到伟人的关注与回应。1977年4月27日,遵照毛泽东主席的生前批示,中央军委为高敬亭平反,恢复名誉。198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高敬亭为革命烈士,至此,烽烟散尽,历史掀开尘封的面纱,将英雄的面容呈现,这一红色家庭才得以圆满。现在,高凤英阿姨的父亲高敬亭将军的丰碑伫立于他忠情拼杀的大地,成为新时代革命的灯塔,一代代后人去凭吊、缅怀;其母亲史玉清领导的“金刚台上八姐妹”的英雄事迹在中华大地上传颂;高凤英阿姨以师级待遇退休,许多高敬亭将军纪念会上都出现了这位烈士后代的身影,历史和后人都没有忘记他(她)们。

  离开英雄故地,心情愈发沉重,敬仰也更加高耸。今天,当我们奔驰在广袤飞速发展的大地上,吹拂着新时代清新的风,丰收的庄稼与静美的村庄无不告诉我们,一代代革命人抛洒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就是以这样的牺牲化泥,守望着华夏的繁盛久长!

  岁月变迁,苦难已过,荣光依旧。在中国革命史的大篇章里,我们一定要拨开烽烟,看清那一张张曾经青春、美丽、昂扬的面容,他(她)们是先辈,也是故人。“江山不负英雄血,硝烟散去风骨存”!在祖国璀璨的星空和飘扬的国旗上,我们要世代铭怀他(她)们,不能忘记,真的不能忘记!  (崔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