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八周年】追梦红土地 乡村踏歌兴 ——六安老区人民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4-04-24 08:42:26 【字体:

  
  

85756ebaeade4ebfa5d9dc9f8ec2987a.jpg

4月18日,游客在霍山县汉驰航空乘坐直升机游览大别山风光。

4f17952461284cfc9618183c27aad44f.jpg

金安区城北乡美上心田艺术家村,经过精心打造,艺术气氛浓厚,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儿开放。

c9959e8c1bea4ccd9449b63ba4ca05d8.jpg

霍山县诸佛庵西石门村的茶园里,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3a8373d0bbb14a38b2ed58b2558a7709.jpg

金寨县吴家店镇太平山映山红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80c3c4bc53b5469a88d24f9820bb8169.jpg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航拍图。 

9e767026575a48e28a5203536863c613.jpg

六安裕安区江家店镇林水寨生态园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发展,锚定农旅融合,描绘出了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e8d2a12c950d46fa9ad8af173e67cd0c.jpg

    无人机航拍的霍邱县三流乡龙虾养殖基地。霍邱县稻虾种养面积已超80万亩,被誉为“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霍邱龙虾”获批国家级地理标志。

0d60eb494c944807afed63802a76a38c.jpg

     位于舒城县的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舒城县桃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围绕“一心一区三园五基地”的空间布局,打造“三主一新”(三主:现代蔬菜、绿色稻米、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一新:高端农业装备产业)四大产业集群。

673246e919fb43c6b96910214c79be98.jpg

叶集区三元镇通过村村合作项目,发展多肉植物产业,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326cb3459fa24e558605101d6ddbe571.jpg

     在安徽仁俊禽业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里,朱仁俊向大家展示养殖的朗德鹅。   2023年,霍邱县鹅预制菜销售额达1.5亿元,年产业总产值近20亿元,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加工基地,鹅肥肝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   

编者按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六安金寨考察指导。在与乡亲们拉家常时,总书记表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老区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八年来,六安人民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奋发有为,实干、苦干加巧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模”“有样”,老区人民沐浴习习春风,在“红”土地上,幸福踏歌,“唱”出了乡村振兴的“六安样板”。

  产业硕果“缀”枝头

  春日的皖西,处处姹紫嫣红,八方来客纷至沓来。

  “大湾厅、马鬃岭厅、映山红厅、桂花厅、兰花厅……仅4月21日当天,就有430多人预订就餐。”近日,一些旅行团和自驾游旅客,纷纷打来预订电话,大湾产业中心负责人朱先富正忙着登记。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金寨人,近年来,朱先富通过改良产品口感,深耕金寨山核桃、小香薯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年产值超1亿元。他先后打造“俏俏果”山核桃和香薯干两款网红产品,帮助金寨山核桃和红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提升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和附加值。

  2023年,朱先富看到大湾村的优势资源和强大流量,为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农文旅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投入400余万元,建立了大湾产业中心,一楼是农产品加工、体验及展销,二楼是十大海等特色餐饮。经营一年来,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销售农产品和餐饮收入400余万元,为当地村民提供了40多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他还采取“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免费发放种苗、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保底价回收产品,带动群众种植小香薯和贝贝南瓜500余亩,带动35位村民就业增收80万元。

  突出特色产业,围绕“土特产”文章,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全市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家就住在附近,干的都是些手上活,一个月能额外挣个两三千元。”4月18日上午,在舒城县桃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净菜加工配送中心,村民李菊正忙着分拣。大蒜、菠菜、苋菜、小白菜、香芹、小青菜……通过分拣、包装、贴标签,然后由冷链车送往合肥、杭州、上海等地,配送中心负责人这样说道。

  立足农业产业园,发展蔬菜产业。2023年,桃溪镇蔬菜种植面积5600亩,蔬菜产量1.17万吨,产值5500万元。通过引进合肥生鲜传奇集团,在园区建立了净菜加工配送中心,带动全镇及周边500多农户、8000多亩蔬菜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实现日配送净菜产品50多吨,提供农业生产、加工岗位400多个,带动园区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0%以上,周边4个村集体收入平均增加5万元。

  如今,桃溪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农业农村部国家蔬菜标准园、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长三角绿色蔬菜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合作共建供肥蔬菜核心示范基地。

  大湾产业中心和桃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只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我市把发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主要路径和长久之策,充分发挥帮扶产业联农带农作用,有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0067元。

  近年来,叶集区平岗街道和平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江淮果岭提质增效,建设“千户果岭庭院、万亩果园基地”。全村现有林果基地8000余亩,每年吸引各地游客10万人以上,有力带动了当地农家乐和群众显著增收。

  特色产业,蓬勃兴旺;田间地头,瓜果飘香;村民腰包,厚实鼓胀……走进宜居宜业的皖西和美乡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乡村越来越有魅力,在这里可以邂逅“诗与远方”,能尽情地拥抱“梦和希望”。

  近年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坚持抓重点、求突破,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要素,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六个之路”,扎实推进“千万工程”,我市及金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扬,多次在省里作经验交流。乡村振兴的“六安样板”,背后是一串串奋斗的足迹,凝聚了老区人民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

  和美乡村“靓”底色

  “漫水河的水呀,清又清;道士冲的辣椒,甜又红;新铺沟的民风,和又美;看那漫山映山红,红又红……”一首土味村歌《土地岭上》唱响西镇,唱出云端。不仅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更让在外游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漫水河镇新铺沟——道士冲跨村连片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将文化赋能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灵魂根脉,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和美乡村新画卷。该镇鼓励当地文艺人才结合地域特色、乡风民俗,将村史、村情、村景、村风串起打造村歌。以朗朗上口的旋律、生动写实的歌词,描绘新时代欣欣向荣的乡村变化、唱响百姓幸福和美生活。

  一镇一韵,一村一品。走进裕安区江家店镇林寨村,漫步林水寨生态园,鱼稻共生区、农耕体验区、花卉区、生态菜园、民宿体验……俨然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裕安区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总目标,积极探索新思路、新路径,连续七年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表彰。

  金安区以实施“千万工程”为契机,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南北乡镇、村结对共建”专项行动,选取5个典型南部山区乡镇,同5个北部湾区乡镇开展镇、村结对共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农村人居环境列入乡村振兴擂台赛专项考核。2023年以来,共创建最美庭院1256个,最美村庄36个,拨付资金1200万元。

  建设和美乡村,擦亮幸福底色。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4.44亿元,其中,中央21.77亿元、省级15.84亿元、市级8.94亿元、县级17.89亿元,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技能培训等领域,实施项目5068个,投入重点由帮扶到户到人向促进区域整体发展转变。和美乡村的“内涵+颜值”不断刷新,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底色愈发靓丽。

  善治之路“枫”景美

  “村里有啥事,只要打一个电话,书记就到了。”这是叶集区姚李镇长湖村村民们的口头禅。而这样的一种承诺,得益于姚李镇推行的“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过去,村民遇到烦心事、揪心事就打电话向村干部反映,有时得不到及时回应。姚李镇创新构建“1+1+N”工作机制,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为统领,推动基础网格党组织全覆盖,通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等方式,促进基层“善治”。以“无事”找书记App为载体,在全镇17个行政村建立“1+1+N”(1名书记+1名专职网格员+若干名网格协管员)的组织体系,利用“大数据”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小纠纷、小困难,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加码。

  霍邱县邵岗乡坎山村,是安徽省美丽乡村中心村、安徽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2023年10月,又申报成为省级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建设村。近年来,坎山村积极开展乡村治理改革创新实践,以“两会三制”撬动了乡村治理大能量。

  “两会”是指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协商委员会和网格村民理事会”两层乡村协商议事组织,搭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组织平台,推动村庄全过程民主建设。“三制”则是指着重建立“书记夜话制度、积分制度和群众评比制度”三项乡村治理制度。“我们以‘两会三制’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协商委员会的乡村治理新路子。”坎山村党支部书记信心满怀地说道。

  “无事”找书记、一合两联、两会三制、红色评议站……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解决什么;群众最期盼什么,就攻坚什么。我市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身边、化解在萌芽,一个个创新开展的基层治理模式在皖西大地开花结果。

  浩荡东风今又起,田畴沃野绘新篇。如今的皖西乡村大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大地;新动能,孕育在和美乡村。沐浴着习习春风,乡村振兴“六安样板”的和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融媒体记者 储著坤 汪 娟 \文 ,融媒体记者 岳阳 田凯平 通讯员 李学梅 洪传伟 张巨江 雷威 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