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高庄有棵胜天树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1-30 10:18:05 【字体:

de88d371473149c6ae4600ebea1b9c8e.jpg

  你们知道那棵树吗?站在高庄的村头,树干壮硕,枝叶婆娑,风姿绰约!

  你们见过那棵树吗?春天的时候嫩绿鹅黄,秋天到一树红装。一年四季,颜色各不一样,像天生丽质的女子,无需装扮,也美丽如常。

  你们了解那棵树吗?它的伟岸不仅在于形美,更在于互助、抱团与刚强,它身上蕴藉着令人敬畏的力量。

  你们懂得那棵树吗?它曾历经风雨,历经水火,历经刀砍斧剁,岁月沧桑。它曾经伤残入骨,岌岌可危,命悬一线,却又起死回生,葳蕤生光!

  你们近距离接触过那棵树吗?它有很多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让生命有着不一样的绽放!

  是的,高庄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几年前我去采访,目中所见,耳中所闻,皆在心头震荡,回来写了一篇题为《高庄的前世今生》的文章,洋洋洒洒,文字里的深情就像春天里捂也捂不住的树叶子,蓬蓬勃勃地跃上温暖的枝头。

  高庄不仅故事多,而且件件传奇。深藏的齐王墓,隐秘的观音阁,激湍的神龟石,曾经显赫而今废弃的大大小小的圩子,还有老百姓口中说不完的、带着浓郁泥土气息的民间故事,都可能成为引领你对这个村庄渐闻渐喜、渐次深入的航标。

  今年夏天,我再来高庄,驻村工作队胡志峰队长和村书记闻庆国兴致勃勃地领我去看“神仙树”。

  闻书记是高庄本地人,是个“高庄通”。他自小在村子里长大,高中毕业之后回乡做村干,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没有他不晓得,没有他不熟悉的。

  他介绍神仙树,有说不完的话题,那神情,仿佛是在点数他的家珍,他的宝贝,像极了我常常对人陈述叶集老街时的样子,字里行间,不仅怀着感恩,怀着深情,也流露出无上的荣光。

  天 塘

  天塘是一口自然塘,不知道是谁给它的力量,安居村中C位,可观春月忙种,可视秋月谷满。一般情况下,若生而为“水”,就应活在“低”处,而天塘却“高高在上”,四周被一片仁慈的大地包围,比泉河高,比胜天渠高,比四周的庄稼高,也比远处的房顶高,被称为“天塘”,恰如其分。

  单有天塘,或许并不为奇,而天塘侧畔,天生一株老树,日日相伴,岁岁相守,天长地久地和谐,就有了悠长的时光轨迹和令人敬畏的力量。白日里它们互相照耀,黑暗中它们共同沉默,岁月中的荒芜与寒冷,澎湃与热血,它们携手承载,并肩面对。每一阵风声来袭,每一颗星辰路过,它们都一起抵挡,一起仰望。

  天塘边的乌桕树什么时候有的,是人栽种的,还是大风刮来的种子,或是从南来北往的鸟嘴里掉下来的,已经无法考据。老辈人说,他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在世的时候,这棵树就在,它早已成为智者的化身,成为村民们心中的“神”!

  神仙树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国家还很贫穷,人民还很困苦,缺衣少粮,饥寒交迫。皖西一带又经常遭遇自然灾害,洪水干旱频发,使粮食减产,有的年成甚至绝收,更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1958年,一项令人瞩目的淠史航工程在皖西大地火热拉开阵势,它的宏图是要在安徽河南大地上铺开一张救民水火的水利网。隶属于淠史杭工程的孙岗段胜天渠工程,也同时开工,几万民工齐上阵,热火朝天。

  那个年月,没有任何机械化设备,工程建设全凭大锹、抬筐、十字镐等农具,运输土石全靠手拎肩扛,条件异常艰苦。而且严重缺粮,很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干。没有住舍,夜里就地露营;没有工棚,白天全在野外。中午在大食堂吃个七八分饱,午间小憩的时候,人们聚在大树下。大树把仅有的一片阴凉,毫无保留地送给大伙儿。

  大家随性闲聊,说天道地,聊自然灾害,聊饥饿,聊家庭的困顿,聊躲不过去的疾病,聊无法抗拒的生存之艰。聊着聊着,目光就集中到大树身上:它100多岁了,依然健康,依然枝繁叶茂,这不就是老神仙吗?

  老百姓多么渴望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无病无灾,他们总是怀着朴素的情感,以无限谦卑之心,把一切能够穿越岁月岿然不动的东西奉为神灵。于是有虔诚者在树枝上挂红绫,更有远近村民来此焚香参拜,向老乌桕表达无处告白的诉求。没想到膜拜富有传染性,越来越多的人向老树涌来,祈祷、许愿、寻求护佑,袅袅香火,越烧越旺。

  人们并不知道,大树受不了太过炽烈的崇敬,繁盛的香火对老树来说是一种劫难。老树的颤抖,老树的疼痛,开始并没有被觉知,当人们发现根部已有炒菜锅那么大的一个黑洞窟时,才蓦然惊醒。接近地面的主干2/3已经枯朽,仅以剩下的1/3支撑着巨大的高度和庞大树冠。

  老乌桕严重受伤,木质凡胎,岌岌可危。

  它能够对抗一重一重的龙卷风吗?

  龙卷风

  在蒋刺林一带,有一片蓄洪区。为了兴修水利,高庄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几十户农民迁离家园,几百亩农田被水淹没。

  淹没区地势低矮,水面阔大,夏季极容易形成旋风。每年雨季,从险坝(蒋刺林)、到天塘、到神龟石一带,龙卷风频发,老乌桕正好处在这条龙卷风带上。

  有一年,龙卷风特别凶猛,呼啸着,旋转着,席卷村庄,摧枯拉朽。沿途所有庄稼被毁,房屋倒塌,大树小树一扫平洋,有的吹倒掀翻,有的连根拔起,枯枝断叶,惨不忍睹。

  人们惊喜地发现,已经残了大半边的乌桕树依然完好,临风而立,在一片狼藉的大地上傲然挺胸,众人且惊且喜。从此,“神仙树”的传说更加远近闻名!

  若说在它没有受伤之前,根深叶茂,都倒它不倒,倒也有理由。但是受伤之后的老树,又是如何抵挡住面孔冷峻、横扫一切的龙卷风的呢?

  香火烧焦了树根之后,生产队发出指令:“不允许在此敬香!”

  老百姓总是通情达理的,队里这么要求,大家悉数听从。况且看到大树损毁如此,他们心里也莫不煎熬。

  树干上被烧焦的那个洞有笆斗大,黑漆漆仿佛一张鬼脸。大家感觉内心亏欠,默默地用土把窟窿堆满填实,又默默给大树包根培土,像给大树敷上一贴慰藉的膏药。泥土是多么伟大啊,它是一剂良药,它的疗伤能力超乎想象。

  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一根扶芳藤悄悄生根发芽,得风得雨,渐渐长大。它恰好长在大树受伤的那一面,依着树施展它无法言说的魔力,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攀沿到其他藤蔓无法到达的高度。扶芳藤像一个女子,温情脉脉地偎着老树;又像是一个兄弟,拍拍大树的肚皮说:“别怕,我会撑着你!”

  扶芳藤的花语是“感化”,它要感化人间,以自己的耐力和支撑力感化风雨尘寰。

  扶芳藤很快就长到碗口粗细,异常遒劲,异常结实。它的根扎得有几十丈远,筋脉长进树的骨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异株同体,血肉相连,合二为一。它们的枝叶也是交叉错落,不分你我。

  闻书记说,扶芳藤出现在这个位置,特别神奇:第一,整个叶集都没有见过扶芳藤,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第二,恰恰长在这个位置,像是带着上天的使命来的,专门来扶持这棵老树。第三,扶芳藤的“扶”字,似乎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如此贴切过。

  于是,纯朴的人们再一次把它奉为神灵,说这是“夫妻树”,“连理树” “团结树”,甚至恋爱的情侣,新婚的夫妻,都会前来膜拜,祈祷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那时正是电影《刘三姐》爆红的年代,“山中只有藤缠树啊,世上哪有树缠藤”的歌声风靡全国。可能当初有人漫不经心地以为扶芳藤是来“缠树”的,是借树之力登高望远的。想不到这根藤有一天竟茎如钵盂,铜枝铁干一般稳稳扶住老乌桕,通身数不清的枝条,在枝桠间深深浅浅地穿梭,最后凝成巨大的合力,把大树紧紧抱住,像老人抱住亲爱的儿女,也像孩子扑向亲生的爹娘。

  或许这根扶芳藤就是来“缠树”的,可这“缠”,是为了“爱”,为了“扶持”,它用坚实的臂膀扶起了危机重重的大树;而这棵树呢,确乎无意缠藤,但却少不了藤,离不了藤。藤历来被认为是依附,是弱小,其实这世上的一切,都是共生共存的。

  郭沫若在新文化时期,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其中两句是:“我和你并排站着,但并不靠着”,这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独立宣言。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时候,就是要靠着,就是要互相拥抱着取暖。恰若舒婷的《致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有些人心中,扶芳藤和老乌桕,就是这样的一对。但它的意义却不止于爱情,它更象征着互助和团结。老树能战胜龙卷风不是偶然,是必然;高庄人民能战胜自然灾害也不是偶然,是必然。因为,当一个群体开始拧成一股绳的时候,它有战无不胜的力量。

  一百辆水车

  在淠史杭工程兴修之前,1957年,是个大旱之年。

  眼见着天塘水位越来越低,土地干裂,庄稼一天天委顿。饥渴的田野渴望水,就像饥饿的孩子渴望粮食一样。时任高庄村书记的韩长福着急了,必须要把天塘水位涨起来,必须要让天塘以自身高位,向四周低洼田野源源不断地输水。水就是生命啊!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在一夜两夜三夜的不眠中,韩书记想出了办法:把所有的水车聚拢起来,水车不够,就向周边村庄借,把所有能借到的水车全部借来!

  高庄人民上演了一场“百辆水车救田园”的壮举。

  水车从石龙河上的老龙潭开始摆,沿松林,路东,一字长舌,一路排开,排到天塘入口处。人蹬踏板,车轮飞转,把低处的石龙河水,宛若登上成功的阶梯,一级一级往上提,一直提到天塘。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而现在高庄人民要做的,是要让“水往高处走”!

  看吧,高庄的一百辆水车所列开的阵势,那种气派,活脱脱一个“龙腾虎跃”!

  记得作家吴伯萧写过一篇文章,题为《记一辆纺车》。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为了打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让所有抗日军民能吃得饱,穿得暖,他们自力更生,开荒,种庄稼,纺线线。也开展纺线竞赛,一百辆纺车,列在坪坝上,一声号令,百车齐鸣,真有“沙场秋点兵”的气势。高庄的一百辆水车,又何尝不是一场“沙场秋点兵”呢?

  几百个人,几百条腿,“哗哗”翻动水车,木榫吱呀作响,水花飞溅,像巨龙起伏,像万马踏浪,场面非常震撼。这哪里是在车水,这分明是一项艺术,几百人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几百人也在共同弹奏一曲惊天动地的乐章!

  白花花的水在车轮的转动中,飞扬着,跳跃着,小跑着向目标地进发。那白花花的水,不仅滋润饥渴的田园,也滋润人们的心田啊!

  可踩水固然热闹,固然令人激动,但是大热天的,艳阳暴晒,时间久了,很乏,很累,很困倦,有的人甚至晕眩。韩书记手拿大喇叭,一路走,一路喊:“乡亲们,加油啊!看到天塘边的那棵大树了吗?大树不倒,我们就不能倒!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抗旱,才能保苗,才能保丰收!”

  那一年,好多村庄减产,高庄在村民们的努力下,尚有一个相对不错的收成。

  但大家也深深意识到,一时一地地苦干,只能一时缓解灾情,要想能够抵御自然的淫威,做到旱涝保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得兴修水利!

  胜天树

  时任六安行署专员的赵子厚面对着沧桑的皖西大地,凝思长久,立宏愿要改变乡村面貌:“我们宁愿苦斗,不愿苦熬,即便面临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斗。”

  于是,一个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纵横皖西,横贯皖中,后来被称为“人间天河”的宏伟的灌溉系统工程,以重整山河、改天换地的姿态,在皖西大地上破土动工。

  百年老树站在高高的地方,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它精神矍铄地站着,像一面旗帜;它是百折不挠的“团结树”,人们看着它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力量。

  闻书记的故事,让来参观的同志深深感动,有的看根,有的看冠,有的抚枝,有的摸干,有的拍照,有的感叹。

  我则站在老树的对面,久久凝望。

  在我看它第一眼的时候,就认定:这是一棵有思想的树!

  我捻动思维,斟酌如何与之交流的时候,它的一百个枝条随风摇曳,每一片叶子都细碎地鼓荡着生命之钟。

  此时,我也变成一棵树,树与树相对,不必揖手,不必相拥,各种明物质暗物质已经来来往往,密切交通。

  是的,我懂它,可以跟它作心灵的对话。

  “老树啊,你经历了那么久远的岁月,历经世事、历经战火、历经风霜雨雪却屹立不倒,靠的是什么?”

  老树说:“信念!”

  对,它是信念执着的胜天树!

  想当年,为了让“天晴硬如铁,下雨一脚泥”的岗地变成良田,让金子般的大别山泉流淌进这丘陵岗地,高庄人和各路民工在这一片土地上,用最原始的工具绘制了惊天动地的图画。在粘性土质的山岭之间,用一双双手开挖了一道长约十公里,宽五至七米,最宽处达十米的胜天渠。简陋的工具,巨大的工程量,饿着肚子大干、快干、加油干,凭的是什么?信念!

  那是一个夏夜,胜天渠总指挥韩长福书记查岗,工地凌乱,月光洁白。工人们一个个倒卧在工地上,横七竖八,沉睡如牛,再多的蚊子也咬不醒他们,大伙儿太累了。

  看着一个个憔悴的面容,干瘪的身体,他心疼啊。凝望着那棵乌桕树,就有眼泪想流出来。他坐在乌桕树下,见扶芳藤饱满滋润,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把自己长成大树,忽然悟到:“兴修水利,利国利民,每一个个体,即便只是一根藤,也得把自己锤炼成一棵棵不倒的大树啊!”

  是的,每一个个体都很渺小,但只要心怀天下,心怀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难题!什么是奇迹?人民大众所创造的,就是奇迹。

  今日高庄

  胜天渠与胜天树遥相呼应,天空是它们共同的背景,大地是它们共同的基座。

  胜天树深深扎根于高庄的土地,没有在硝烟战火中倒下,没有在雨雪严寒中倒下,没有在烟熏火燎中倒下,没有在极度的创伤中倒下,没有在龙卷风中倒下,没有在洪水干旱中倒下,没有在贫病灾荒中倒下……它看着修沣河渠,看着修胜天渠,看着一百辆水车飞起的水花,看着一代代人的努力,看着扶贫,看着大病医保,看着公路村村通,看着乡村振兴,看着美好乡村建设,看着老百姓的生活从贫穷到富裕,看着共同的家园越来越美,也看着人民群众的激情和热望,看着红红火火的生活娇艳生花。

  百年历史风云,它站那看着;人们走向更新更美的生活,它依然站那看着;它不断变换美丽的色彩,以表达心头的喜悦,并且它将在久远的未来,用更沧桑而丰美的姿态,告诉后来者更新的故事。它一生多姿多彩,活得艰难,也活得伟岸、豪迈、灿烂。

  时值深秋,老树正一点点变得色彩斑斓。乌桕的叶子和果子,扶芳藤的叶子和果子,都在温度和阳光的雕塑下,变幻出各自不同的色泽,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比油画的层次还丰富。朝霞为胜天树披一身荣光,晚霞为胜天树镀一身丽影,加上高庄人民的战天斗地给老树渗透的丰富内涵,胜天树已无声地成为村庄的图腾。

  如今,高庄正在谋划崭新的蓝图,准备打造包括胜天树、石龙河、老龙潭、观音阁、齐王墓、神龟石等等在内的“高庄十景”,打造“高庄一日游”线路,打造“层层梯田如梦幻”“泉河逶迤若龙腾”“漠漠水田飞白鹭”“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美高庄。把高庄现有的资源挖掘出来,重新整合打造,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大力改善环境,向着更新更美的图景飞奔。(黄圣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