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小村庄如何蹚出村集体增收路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1-27 09:13:34 【字体:

  “以前我们种庄稼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仅辛苦,收成也不稳定,完全靠天收。”谈起过去,金安区东桥镇何山村村民袁家好这样感慨。

  何山村以前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特色支柱产业。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桥镇以及何山村的党员干部聚焦百姓关心、困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领导干部“四下基层”,镇村干部深入调研、谋划,推进土地流转,实践“大托管”农业。村集体积极引导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生产经营,同时协调生产要素、社会化服务跟进,引入保险托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23年底,何山村土地流转达8000亩,全镇范围内通过“大托管”模式管理服务土地2万余亩,采取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一年两季种植模式,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调研:人才流失掣肘乡村发展

  “以前我们何山村,在家的都是和我一样的老年人,村子还是重点贫困村,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了,工作开展起来也难。”退休村干部徐瑞昌说。

  东桥镇何山村位于金安区东北角,地处合肥、六安、淮南三市交界处,全村集体土地总面积12782.75亩,下辖36个村民组,873户、3184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土地产出较低,人口流出严重等原因,乡村空心化、农业凋敝化、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面对现状,为寻求转变,东桥镇多方摸排,遵照相关程序,决定举行后备干部招考、招引返乡优秀人才。

  在上级党组织和村民群众的信任下,青年干部李绪国的才干被群众“发掘”出来了。最终,他放弃了年入数百万的企业收入从上海返乡,从村文书干起,其个人能力和创新思想逐步得到镇党委和全体村民的认可,在村“两委”换届中,成功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经过换届、招考,该村村“两委”干部正在逐渐年轻化、高素质化。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坚持“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制度,对内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对外民主决策、公示公开,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领域服务人才,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岗位和长期工作职位,并聘请“土专家”和“田秀才”定期进行技术指导。

  建强“头雁”力量,筑牢发展根基。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何山村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署和安排,结合本村实际,依托“三会一课”抓好集中学习,深入开展“三问”讨论,上好专题党课;深化运用农村党建“六大载体”,通过党员先锋岗、设岗定责、开展承诺践诺、组建志愿服务队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先锋行动,组织党员围绕推动发展、扶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秋收秋种等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何山村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荣获第六届六安市“文明村镇”、金安区“村(社区)治理先进单位”、金安区“农业综合改革先进村”称号,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更是实现了从2014年的年收入1500元到2020年的年收入25万元再到2022年的年收入140万元的“两级”飞跃。

  探索:创新“大托管”农业模式

  村集体经济缺乏特色支柱产业,出路究竟在哪?新一届年轻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遇到了发展中第一个难题。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级党委、政府在提高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予何山村很好的指导。镇村两级深入谋划后,决定以何山村为试点,按照“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群众自愿、确保利益”的原则,明确“在土地上求财”的发展路径。

  说干就干!何山村集体经济与金丰公社采取合作模式,创新农业“大托管”模式。该村目前成立了何山农事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购置多台农业生产机械,围绕主导产业的“耕、种、防、收、售”单个或多个环节,探索适应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托管服务,创新形成了多样化服务模式。通过社会化服务,有效破解劳动力短缺和作业不及时等难题,有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作物单产和质量,为农户每亩综合节本增效100多元,实现800多人次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专业化服务,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有力推进了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加强联动合作,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改变了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结合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要素需求,提升土地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机械化服务水平;通过村企联合发展,保障了村级资源资产的有效提升和利用,使得何山村在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百万的突破,预计2023年底将达到300万元。何山村真正尝到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甜头。

  梦想:培育更多“穿着皮鞋的新农人”

  “现在,我们的收入不仅提高了,就连街道外墙屋顶都提升改造了,路边树木也多了,整个村子看起来‘排场’多了。”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退休村干部王世发由衷地发出感慨。

  记者了解到,当前,镇村两级全面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上,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村庄布点规划、智慧灌区、和美乡村为一体,不断完善中心街道基础设施,大力美化村庄风貌,提升群众生活环境。

  据了解,在市、区、镇各级支持下,何山村投资900万元使建制村修通双车道,并开展何山村樊老郢中心村、祠堂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启动何山村中心街道美丽乡村外立面提升改造项目,实施屋顶墙面升级、强弱电线路改造、主干道沿线绿化提升等,全面改善农村整体风貌。迁建何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和电商发展中心,为推动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打牢坚实基础。

  现在的何山村,正朝着培育更多“穿着皮鞋的”现代农业人的方向努力,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依托现有人才、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力争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人民富裕的现代化和美村庄。(记者 张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