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谟明之德万古存
——皋陶祭祀史简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4-20 09:54:17 【字体:

df1210b4b194468d824ccd02bd71785e.jpg

ea1c34266c6240b8994bb6eaedaa1657.jpg

29ad98158f934d8880a7773f99e90dd2.jpg

9ddb5aebc4da4bfa9369e2bd9ab7b873.jpg

97f32482281e47d18c558c2ec6b3682f.jpg

图为“癸卯年清明纪念法祖皋陶”祭典活动现场。

9807fbda161f45dc8d8e0925163676f9.jpg

de2ca7857ed24e04a3fd13113cc48c28.jpg

明万历十二年《六安州志·列传·先圣(皋陶)》。

  4月5日上午,六安市“癸卯年清明纪念法祖皋陶”祭典活动在开发区皋陶墓前广场举行,依照八项礼仪依次进行,随着“乐舞告祭”《五刑则》出场,古老的乐舞,激烈的搏斗,阵阵“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呼唤,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该乐舞依据史籍《皋陶谟》《甘誓》和新公布的清华简《参不韦》等创意编剧,讲述了皋陶受命天帝训诫夏启,教导其勤政爱民、刑德并举的故事。这是笔者作为编剧参与“创造性转化”的又一尝试,据悉微信直播点击22万次。这是我市撤地建市以来的第19次祭典,再一次表达了我们对皋陶的缅怀景仰之情。

  从中华祭祀史说起

  聊起皋陶话题,笔者以为大约2017年六安参加魅力中国城竞选时最热火。外地有人不屑一顾地说皋陶是“传说”,当地则有人站在皋陶墓前理直气壮地进行反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一言以蔽之:皋陶为史籍记载的中华“司法鼻祖”,又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之一,是中华民族史上古时期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笔者在此谈谈皋陶祭祀史的话题吧。

  当今年轻一代对于祭祀如同对古代许多制度一样感到陌生而遥远。然而在中国古代,祭祀是贯穿整个社会生活的大事,祭祀活动伴随我国先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几乎囊括了史前时代和整个华夏文明史,给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华先人把祭祀和战争列为国家两件大事;祭祀之礼,为五礼之最重要的礼仪——吉礼。皇甫谧认为:“皋陶卒,葬之于六。夏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皋陶祭祀有悠久的历史,曾至少三次(或称“度”)被列入“皇家祭祀”(或相当于)。

  皋陶祭祀目前最早有据可查的为清华简《四告》首篇“周公祷皋陶”,事发距今约3000年,也是首次史载的“皇家祭祀”。其理由:一是主祭人为摄政王周公,幼主周成王和其他政要全部参与祭祷“天丁辟子司慎”皋陶;二是达到“立大祭”规格,呈贡为最完备的牺牲品,举行了隆重的歃血为盟仪式;三是于第二天由周公带领邦君、诸侯、大正、小子等政要再行祭祷!此祭祷距皋陶在世约1000年,且皋陶并非周人先祖,周公竟以这般高规格祭祷皋陶,乞求他理解自己维护周邦刑法,护佑周邦稳固昌盛。笔者以为,在周公等人的心中“皋陶作士”,绝非虚话!

  再往下说就是被刻印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发生在公元前622年的“楚灭六、蓼二国”事件。《左传·文公五年》载:“六人叛楚即东夷。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冬,楚公子燮灭蓼,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鲁国大夫臧文仲听后痛心疾首,说:“皋陶(六国祖先)、庭坚(蓼国祖先)就这么轻易地突然无人祭祀了。(皋陶)其德无法延续,其民无所依靠,真是悲哀啊。”依此“祀”时间点反推,现六安地域先人祭祀皋陶至少有2600年以上历史。

  其实并非皋陶绝祀,皋陶后代薪火相传,皋陶祭祀延续当今。尤其是此后的两千多年,还繁衍出中华数一数二的大姓氏——李姓。当然还有皋、英、舒等皋陶后裔诸姓氏。

  《史记·夏本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为史籍首次表述皋陶与封地“英、六”之关系。汉武帝“置六安国”时,司马迁系弱冠之年,对于从小就立志史官的太史公,对从六国→六安王国的这段历史,想必是烂熟于胸的。《汉书·地理志》亦载:“六,故国,皋陶后,偃姓,为楚所灭。”

  第二次史载列入皇家级祭祀是在王莽新政时期。王莽一登基,就对上古以来的圣帝名王、圣人贤相如黄帝、尧、舜、禹和皋陶、伊尹、周公、孔子等予“百世享祀”,求其后代,给予封赏。《汉书》卷九十九中《王莽传中》载:“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帝王之道,相因而通;盛德之祚,百世享祀。予惟黄帝、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夏禹、皋陶、伊尹咸有圣德,假于皇天,功烈巍巍,光施于远。予甚嘉之,营求其后,将祚厥祀。”……“山遵为褒谋子,奉皋陶后;伊玄为褒衡子,奉伊尹后。”此句话的意思是:山遵(人名,疑为皋陶后代)被封为褒谋子(爵位封号),继承皋陶世系和负责其祭祀;伊玄被封为褒衡子,继承伊尹世系和负责其祭祀。以上内容表明,王莽代汉登基首要做的事便是公布“百世享祀”的重要人物,让其封爵世代相传,永远奉祀,其中包括皋陶。文中接着陈述:“四代古宗,宗祀于明堂,以配皇始祖考虞帝。周公后褒鲁子姬就、宣尼公后褒成子孔钧,已前定焉。”此句解释为:夏朝、殷朝、周朝、汉朝的始祖,在明堂合祭,让他们跟着伟大的皇始祖考虞舜配享。周公后代褒鲁子姬就,孔子的后代褒成子孔钧,在之前就已经颁发了(意为“无需再颁”)。据“四代古宗”析,夏朝仅列帝禹、皋陶二人。王莽还颁行有关典礼、祭祖的各种制度,敕令全国臣民一体遵守。又据《资治通鉴》卷三十七汉纪二十九载:“2.莽又封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夏、商、周及皋陶、伊尹之后皆为公、侯,使各奉其祭祀。”

  德明皇帝与《德明酌献》

  皋陶和老子作为李氏始祖的传说深入人心。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玄宗朝于:“天宝二年(743)三月二十八日,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各与立庙。每岁四季月享祭。”(《唐会要》卷二十二)且制书言明:“况咎繇(皋陶)迈种,黎人怀德,我之本系,千载弥光,敬追尊为德明皇帝。”(见《唐大诏令集》)此为皋陶祭祀第三次列入皇家祭祀。

  相传皋陶源于河东(黄河以东),是唐朝李氏认宗的远古祖先。唐朝皇室认定的直接先祖为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国君凉武昭王李暠(351年~417年)。其为陇西成纪人。唐玄宗李隆基为李暠十一世孙。天宝十年(751)建立德明兴圣庙。“十载立庙……,共成四室”(《唐会要》卷十六)。又据王泾《大唐郊祀录》卷九载;(为此二帝)“修宙宇于京城西南隅安化门内道西”,“二祖置于一庙之内”。此为满足天子宗庙礼行祭祀之需。而唐玄宗曾着迷并做梦都梦到的老子另建有庙宇。德明兴圣庙的建立,不但弥合了李氏祖源,也使家国双重祭祀更加完整。这是唐玄宗作为“盛世之君”的一种追求。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笔者以为,在李隆基眼中皋陶是具有“美德”的李氏始祖。在郊庙雅乐方面,玄宗朝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对唐代雅乐进行了修订和更建。天宝年间,还创制了郊庙雅乐《唐德明兴圣庙乐章》,吏部侍郎李纾撰。乐章包括《迎神》《登歌奠币》《迎俎》《德明酌献》《兴圣酌献》《亚献终献》《送神》,酌献同时伴有“长发之舞”(《唐会要》卷三十三《太常乐章》、《全唐诗卷-252》)。其中《德明酌献》章歌曰:“清庙奕奕,和乐雍雍。器尊牺象,礼属宗公。白水方祼,黄流在中。谟明之德,万古清风。”这是专门歌颂皋陶的一章(首)。至宝应时(宝应是唐代宗的年号,使用时间762年4月至763年6月),礼仪使杜鸿渐请停四时享献。诚然,相关研究尚需深入。

  地方性祭祀与皋陶墓冢

  明代之前,未见六安志书传下。明万历《六安州志·列传》独辟《先圣》一目,惟列皋陶。围绕“盛德必百世祀”的古训,传文对皋陶的德功和皋陶后裔封六及后世发生的曲折作了较为详细的历史叙述,构成了六安先民对皋陶崇拜的前提。明嘉靖十五年(1536)《六安州志》“祀典”条载:“虞士师祠,旧在州治东”。明万历《六安州志·祀典》:“皋陶祠,旧在州治东。剏于元至正间,后建废不一。嘉靖丙午年(1546),知州方民悦毁药师寺为之,仍旧宇为制。辛未,知州廖可封增置门庑,立皋陶之后始封六君仲甄神主配享。春秋之仲月上戊日祭。”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六安州志》的“六安州治之图”上皋陶祠称作“虞士师祠”,位于州城外东北。《皋祠远眺》曾列入清雍正七年(1729)《六安州志》所载“十景”,为庭院式,附建望岳楼一座。此时皋祠移建至城北门外西侧,面临淠河,与沙洲(今月亮岛)相望。今皋陶墓东三十米处有旧屋数间,为晚清时皋陶祠,曾有供奉“敕封虞士师皋陶公之神主”牌位。六安先人曾选高大土墩建立了种德寺,供祭奉皋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六安祭皋陶都有史可查,崇拜皋陶、以皋陶为荣代代传承。

  山西洪洞、福建泉州、江苏滨海、河南信阳等地亦有祭祀皋陶习俗。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又名皋陶村,该村千百年来以皋陶为荣,奉皋陶为祖。曾建有虞士师祠(皋陶庙)一座,现留有明清时期皋陶祭祀碑文。在皋陶庙遗址处,该县投资360万元,于2007年建成了华夏司法博物馆。笔者根据该县皋陶文化研究专家贺伟先生赠予的明元启二年(1622)版、清道光二十年(1840)再版、2005年重印的《圣臣志》记载,发现该地祭皋陶风俗与六安大致相同。如该书中《秩祀》载:“每年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行事。祭品帛一、羊一、豕一,庶品俱全。”“礼用三献乐奏阕,仪制略为文庙启圣公祠”。《清明拜扫》载:“每岁清明节,里长及甲首备祭一坛,上墓拜帚,老幼追随此不计其数”。该县士师村祭皋陶民俗氛围浓郁,锣鼓队、狮子舞、敬香叩首等给人留下印象。

  《皇览》(三国时期魏国刘劭等人撰)载:“皋陶冢在庐江六县。”《水经注》卷三十二《沘水》载:“沘(淠)水又西北迳马亭城西,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县,故皋陶国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县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楚人谓冢为琴矣。”袁枚《随园随笔·诗文著述》曰:“公犹君也,琴犹陵也”。唐代《括地志》卷四《寿州安丰县》载:“咎繇墓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东,东都陂内大冢也。”《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九载:“今县北十三里有二古城,一为六合城,一为白沙城。上有皋陶庙,东五里有皋陶冢”。清乾隆十六年《六安州志·古迹》云:“虞皋陶墓,州东十五里。”以上文献准确地记载了皋陶墓以及庙的位置。唐代皮日休作《咎陶碑》,碑云:“太史公曰,禹封咎陶之后于英、六。日休道出英、六阙下,厥祀存焉。乃再拜于朝廷(一作‘庙庭’),退而碑之,请从事阙刊于壁阙。”(见明嘉靖《六安州志·舆地志·古迹》)现六安皋陶墓区在清同治八年(1869)基本形成,为墓冢和墓祠两部分。墓冢呈圆形土冢,上有一棵黄连树,形若伞盖,树龄100余年。墓前立有清同治八年碑刻一块,正面阴刻楷书“古皋陶墓”四字,为清代安徽布政使江西新建人吴坤修手书。近30年来,我市多次组织修葺皋陶墓,墓冢方台,青石铺地,四周砌有护冢柱栏,冢前有独角兽等。

  司法鼻祖与狱神祭拜

  以更开阔的眼光看,皋陶系中华历史上首位大法官,他治狱功绩很大,影响深远,因此亦被当作狱神祭拜。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是应》中就提到“犹今府廷画皋陶、觟也”,说的就是在古代公朝上供奉皋陶。自汉至宋,各地监狱奉皋陶为狱神,建庙造像,不论狱吏还是犯人,都要向他顶礼膜拜。《后汉书·范滂传》载:“(范)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这句可解说为:“皋陶是贤者,是古代的直臣。如果他知道我没有犯罪,就会为我向上帝申诉,如果我真的有罪,祭拜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证范滂否定自己有罪,因而不必祭拜皋陶。宋·方勺《泊宅篇》中记载:“今州县狱皆立皋陶庙,以时祀之,盖自汉已然。……皋陶大理善用刑,故后享之。”宋·袁文《瓮牖闲评》卷2亦载:“今州、县皆立皋陶庙,以时祀之。盖皋陶,理官也,州、县狱所当祀者。”

  《水浒传》中,宋江和戴宗行刑前被驱至青面圣者神案前,吃长休饭、喝永别酒。那个“青面圣者”就是皋陶。明代又来了一位狱神,是汉初三杰中的萧何;到了明末,南方闽粤地区又有一个叫亚孻的祭拜狱神。清代狱神变得更加众多杂乱。原先的皋陶、萧何仍有祭祀,但也供奉了其他各类神仙。《红楼梦》第二十回(庚辰本)、第二十六回(庚辰本)、第二十七回(甲戌本)有畸笏叟留下关于“狱神庙”的神秘眉批或侧批。从这些批语可知,原著的后半部存有过“狱神庙慰宝玉”一大回文字,可惜“被借阅者迷失”了。当然,曹雪芹笔下的狱神是谁,我们不能毕其究竟了。

  2005年我市恢复皋陶祭典礼仪(或称“纪念活动”),经多年打磨,形成一套较为完备严谨的礼仪程序。“皋陶祭典”2020年7月列入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5月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安市皋陶文化研究会为保护单位。笔者认为皋陶祭祀的终极意义在于寻根认祖,饮水思源;追终慎远,民德归厚。

  “谟明之德,万古清风”。这章(首)1200多年前的雅乐此时似乎在我的耳畔响起,一股神圣感从心底迸发,缓缓升华……

  本文或存谬误,敬请指教。(戚卫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