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一稻两虾”,科技加持鼓起农民“钱袋子”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5-19 09:31:06 【字体:

  编者按:今年以来,农业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我省出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对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中的各项内容细化具体目标要求,将通过科技强农,激活第一生产力,通过机械强农,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从而多点发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五月的蓼城,稻香虾肥。种一季稻养两季虾,春也收虾,秋也收虾,农田“身价”倍增。在全省面积最大的稻虾种养村之一——霍邱县王截流乡军台村,村支两委与农技人员因地制宜,科技赋能,开启了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两虾”的科学转变,让村里的农田有了更多的产出,走上了富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因地制宜——农田“身价”增

  “我村的稻虾田养殖面积在万亩以上,最近正是小龙虾收获旺季,大家都在忙着收虾卖虾。”这几天都在忙碌的王截流乡农综站站长王保国向记者介绍,王截流乡军台村属沿淮行蓄洪区,排灌沟渠纵横交错,水质优良,水源丰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养殖小龙虾。“小龙虾喜欢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河流和沟渠,而军台村完全具备这些生态要求。”

  一开始,对于虾稻共养模式,一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能带来多少收益,大家都心里没底。“没人干,那就我先带头干,有收益了,大家自然就没有顾虑了。”当时的军台村支部书记陈家好决定先从自家开始种养,树立好标杆,发挥带头作用,让农民看到切实收益再共同参与。在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陈家好带领党员户稻虾养殖成功,每亩增收2000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开始了虾稻共养,很多村民实现了小康目标。

  有了信心,资金、技术是关键。王截流乡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给予军台村优厚的政策待遇,先后组织军台村班子成员前往霍邱县三流乡、湖北省潜江市、江苏省盱眙县等地参观学习龙虾养殖技术,并向县政府相关部门争取产业发展资金。同时,积极帮助缺乏资金的稻虾种养户开展评级授信并申报小额信贷88万元,及时为自种自养的脱贫户组织产业验收,申报特色产业奖补资金11万元。县农业农村局投资72万元,建设基地专用水泥路1.2公里;县乡投资80万元,建设提水站一座,解决了3000亩稻虾种养基地用水问题;县国资局投资7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配套支渠硬化3公里、建设基地周边交通主干道4公里,同时配套小区路面硬化,为稻田龙虾连片规模种养夯实基础。

  科技来加持——“一虾”变“两虾”

  稻田只养一季虾,效益再提高空间有限,能不能变成两季?新需求带来新改变。

  “我们以前养虾就是3月底到5月份,收获这一季小龙虾,现在我们8月下旬到10月份还能再收获一季虾,打个时间差,那时候市场上出虾少,价格高。”王保国告诉记者,传统的“虾稻轮作”的“一稻一虾”正赶上出虾旺季,市场上虾多,价格就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军台村实现了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两虾”的科学转变。“‘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产出,而且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是一种更先进的养殖模式。”

  “首先从品种选择上就要择优。”王保国告诉记者,他们淘汰了多年自繁自育、近亲繁殖的苗种,优先选择繁养分离且冬季根据淮河水域情况适当投饵保肥的苗种,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苗种检疫。“我们考虑到淮河水系特点和军台村水文,随时组织农技人员及时调控,确保水质‘肥、活、嫩、爽’。”

  为了顺利推广“一稻两虾”模式,农技人员一方面组织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开发,同时花大气力协调推进土地流转,确保稻虾种养实现连片开发。在帮扶上靶向聚力,由王截流乡党委成立政策宣传、物质供给、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4个工作小组,对全村实行分片包干,因户施策,分类帮扶。在技术上全程发力,积极组织稻虾种养户参加全过程、全覆盖技术培训12场500人次;邀请省农科院、安农大等专家教授到村讲授小龙虾养殖技术,请省相关专家作小龙虾生产经营管理专题讲座,共培训技术骨干42人,由技术骨干对困难户进行田间地头技术指导;鼓励本村技术骨干参加由县里统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外出观摩学习。

  产业“链”起来——家门口“卖全国”

  “今年以来,田里起了几万斤虾,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春虾价格比较低,这段时间有所回升。”说起稻虾养殖来,陈家好头头是道,“我们都铆足了劲,秋虾还有一轮,等于是多了一层保障,搞得不错的话,秋虾一亩田可以增收1000元左右。”

  “我们军台村地处湖湾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村里立足实情,积极向上级建言献策,在乡、县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打造了科学完备产业链高地。”军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为燕向记者介绍,“我们又因势利导支持村发展集体产业,现在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

  “我们这个龙虾交易大市场可气派了,就在我们虾田中间,收了虾直接就拿到市场去卖,真是太方便啦。”陈家好自豪地告诉记者,“你别看我们是小乡村,物流直接到市场拉货,我们的虾可以卖到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全国各地,现在还投资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大型冷链仓储,深加工新增附加值,确保虾不愁卖。”有了好产品,还要有好出路。军台村在销售上持续用力,建设专业大市场1个,搭建销售平台;利用霍邱县亿万稻虾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经纪人,为种养户提供销售服务;利用本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帮助群众购进产业发展必需的虾苗、网具、饲料等,利用互联网开展小龙虾持续宣传,安排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工作人员,全天候值守,及时解答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咨询,吸引外地客商来本地购货。

  为了提升军台村龙虾产品附加值,军台村依托虾稻共生,以绿色发展为主导,最大程度延伸产业链,加大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观赏和体验性现代农业模式,目前,已建设龙虾交易市场1个、农家乐1个、垂钓中心1个,种养规模已达13000亩(含外包农委开发公司8000亩),龙虾产品远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大中城市,全年综合产值约8000万元。(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金婷/文 陈力/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