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与苏家埠战役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者,由徐向前决策、指挥的苏家埠战役是鄂豫皖红军史上的空前大捷,是中国工农红军最辉煌的一次战役。如果没有徐向前的果断决策、精湛指挥和坚持,就没有苏家埠战役的胜利。
果断决策,发起苏家埠战役
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连续粉碎敌人的两次“围剿”后,被国民党政府视为心腹大患。1931年9月,国民党蒋介石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部署了第三次“围剿”,并亲到武汉调兵遣将,使包围鄂豫皖边区的兵力达16个师以上。恰在这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进驻鄂豫皖边区的国民党各部队对北上抗日还是继续剿共徘徊观望,迟疑不决,进剿行动迟缓,蒋介石又遭其反对派“逼宫”暂时下野。这是红军出击获胜的大好机遇。
为迎接敌人新的“围剿”,鄂豫皖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反“围剿”的准备,整顿、发展地方武装,扩大正规红军,多方筹集、储备粮食物资。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近3万人。方面军成立后,立即乘国民党第三次“围剿”部署未及实施之际,积极开展外线进攻,连续取得黄安、商潢战役的胜利,计歼敌2万余人。国民党南京政府十分惊恐,又于1932年3月上旬纠合重兵进占皖西苏家埠、青山等地,破坏根据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结了在鄂东北、豫东南的作战经验,提出红军东进、打击皖西之敌的意见。
3月18日,方面军总部率第十、十一两师从固始出发,日夜兼程东进,于20日在六安县独山镇与先期返回皖西的红七十三师会合。晚上,红四方面军总部在独山戴家茶行召开军事会议,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介绍了皖西敌人部署的情况。会议认真研究对敌方案。经过大家热烈讨论,最后,总指挥徐向前胸有成竹地总结指出:敌人虽然人多、武器装备好,但敌人多是杂牌军,互不统属,各怀鬼胎。且敌人一线主力第四十六师曾受红军多次打击,心有余悸,战斗力不强,只要我们指挥得当,红军必将实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再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于是决定发起苏家埠战役,红军分割包围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驻敌,诱打六安、霍山出援之敌,最后攻占各据点。具体的作战计划是:在地方武装的掩护下,方面军主力东渡淠河,从侧后分别包围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等地敌人,伺机歼灭六安、霍山方向的援兵。兵 力 部 署 是:以第七十三师、霍山独立团围攻青山店,并准备阻击霍山援兵;以第十师包围苏家埠,如该敌出援青山店之敌,则于青山店以北选择有利地势打击之;以第十一师进击韩摆渡之敌,并准备阻击六安援兵。战役定于3月22日拂晓发起。
“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
红四方面军最擅长“围点打援”战术,而苏家埠战役中这一战术发挥得最为成功。
1932年3月21日晚,六安县第三区(河口)、五区(苏家埠)群众不顾春夜的寒冷,在西两河口架起九道浮桥,保证红军3个师迅速渡过淠河。凌晨时分,徐向前即率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红十、十一、七十三师近2万人由西两河口暗渡淠河。22日拂晓,红七十三师和霍山独立团在军长旷继勋率领下,迅速包围青山店之敌一个团;总部及另两个师经青山店向北疾进。22日上午,红十师先头部队第二十九团进至青山芮草洼即与苏家埠出援青山之敌两个团遭遇,双方开火,红军歼敌一个营,余敌溃逃折回苏家埠。红十师乘胜进围苏家埠;红十一师继续向北推进,追赶刚刚逃出韩摆渡、马家庵之敌,前锋直逼六安城郊。
3月23日,为打通与苏家埠守敌的联系,六安驻敌派两个团的兵力沿淠河东岸南下驰援,其尖兵连行至苏埠东北十几里的十师二十九团驻地时被发现,立即被歼灭,其余敌人在韩摆渡附近突遭红军十师、十一师和六安独立团的夹击,又被歼一部。因来不及逃回六安,敌一三七旅二七四团窜入韩摆渡,警二旅一个团余部窜入苏家埠。红军趁势将韩摆渡包围。至此,红四方面军完成了对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的分割、包围任务,准备吸打援敌。同时令六安、霍山两县赤卫军、游击队广泛游击,侦察敌情,迷惑敌人。
为便于指挥,红四方面军于苏家埠以东五里处朱大院墙设立总指挥部,由张国焘、陈昌浩坐阵指挥,徐向前则亲率精干的前线指挥部进驻苏家埠东郊永慧寺就近指挥战斗。苏家埠镇内驻敌有2个旅部、3个步兵团及手枪营、山炮营等部约6000人。防守工事坚固,环镇寨墙高2丈、宽1丈5尺,环墙筑有9个3丈高的碉堡,可鸟瞰全镇及附近地域;寨墙外壕沟深1丈、宽30米,壕沟边还设有木城、竹围等副防御设施,宽达七八十米。易守难攻。徐向前总指挥鉴于我军火力不强,对苏家埠等地之敌强攻不易奏效,硬攻损失必大,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作战方针。同时估计到霍山敌人兵力不大,来援的可能较小,因而以歼灭六安援兵为主要作战方向。据此作了以下部署:以第十师二十八团和三十团包围苏家埠之敌;以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及六安独立团继续包围韩摆渡;以第七十三师和霍山独立团继续围攻青山店,并准备打击霍山的援兵;以第十一师三十一、三十三团布置于六安西南之平岗头、樊通桥一线,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准备打击六安援兵;以第十师二十九团为总预备队;另以六安、霍山两县赤卫军分布于六安、霍山县城附近,开展游击活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为了困死敌人,红军在六安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昼夜抢挖修筑交通壕、掩体、碉堡、盖沟(便于隐蔽行动和防空),层层道道的环形战壕逐渐缩小包围圈,配置多层防御阵地。不到一星期,红军密如蛛网般的工事直抵苏家埠寨墙边沿。苏、韩、青守敌,刚进据点时神气十足,不断朝外放枪。之后,见红军层层工事逼近,有长期围困下去的势头,开始发慌,几次组织试探性的突围都被红军打回,只好固守待援。
经过一个时期的围困,陷入包围的敌人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敌机前来空投的粮食和药品在红军火力扫射下大都落到红军阵地上。敌兵饿急了就吃树皮野草。时值暮春,苏埠镇内树皮被剥光,树枝干枯;而镇外野草繁茂,绿树成荫。镇内镇外俨然两个世界。
驻六安之敌师长岳盛瑄心急如焚,眼看三地被困之敌危机日重,便孤注一掷,企图救援。3月31日,遂命令六安、霍山两地6个团倾巢出动,同时出援,企图对红军南北夹击、内外呼应。六安援敌4个团先后突破红十一师之平岗头、马家庵阵地,其先头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进至苏家埠东北的凉水井、桂家老坟时,突遭事先埋伏的红十师二十九团迎头痛杀,又遭红十一师的勇猛追击,先头援敌第二七二团全部被歼,团长陈培根被活捉。其余援敌一个团窜入韩摆渡,岳盛瑄率一六三旅两个团狼狈逃回六安。与此同时,企图出援青山的霍山敌军两个团也遭红七十三师阻击,被歼一部,溃敌逃回霍山城。青山店守敌趁机冒死突围,被歼过半,余部绕淠河逃进苏家埠,红军遂占领青山店。
至4月中旬,苏家埠、韩摆渡守敌粮绝弹缺。据点内一切能食之物皆被啃食尽净,士兵成批饿死日有数闻。红军乘机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为了使据点内的居民不被饿死,红军总部派人与守军谈判,接出饥民数千人,由当地苏维埃政府妥善安置。这样一来,守敌军心更加动摇,携械投诚者每天都有。
敌师长岳盛瑄眼看苏、韩守敌支撑不住,就连连向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求救,而陈亦力竭智穷,频频向蒋介石求援。4月下旬,蒋介石委派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率15个团2万余人从合肥大举来援。方面军总部于是决定集中主力,在六安以西的樊通桥、戚家桥一线布阵待敌:以七十三师布于樊通桥一带,担任正面阻击;以红十、十一师各两团担任左右两翼,伺机迂回包抄;以少数兵力于陡拔河以东佯作抵抗,诱敌深入;同时以两个团和地方武装扎紧口袋,防堵苏、韩之敌趁机打出。
5月1日傍晚,担任佯攻的我红军部队一经与敌接触,即边打边撤,直至陡拔河以西。2日拂晓,敌先头旅尾追红军冒险过河。此时,恰值暴雨后陡拔河水猛涨,板桥、浮桥均被我赤卫团和地下工作者破坏。在我红军的猛烈阻击下,敌背水作战,士气顿挫,仓皇后退,不明情况的敌人后续部队继续前涌,陡拔河两岸敌军人马自相践踏,中弹落水及死亡者无数。未渡河之敌,慌乱中抢占附近高地,负隅顽抗。当总攻开始后,主力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多路突击,猛烈穿插,分割围歼,直至捣毁敌军指挥所,活捉正在化装企图逃跑的敌总指挥厉式鼎。经过红军强大的政治攻势,敌人被迫于5月8日缴械投降。苏家埠守敌缴枪时还举行了投降仪式,列队迎接受降红军。
空前大捷 影响深远
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在徐向前的正确指挥领导下,采用“围点打援”的军事战术,在皖西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坚持围困敌人40多天,终能以少胜多,歼敌20多个团3万余人,内生俘敌“剿共”总指挥厉式鼎及以下官兵1.8万多人,缴枪1.6万余支、炮44门、电台5部、飞机1架,开辟了淠河以东大片苏区,取得了红四方面军建军以来的空前大捷,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大一次胜仗。有人认为反“六路围攻”是最大的胜仗,但反“六路围攻”如同反第三、第四次“围剿”一样,包括一系列战役、战斗,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所列红军较大战役战斗中,以苏家埠战役为最大。战役胜利后,鄂豫皖根据地向东扩大到合肥、舒城附近。至6月,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20万人以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起26个县的革命政权。
苏家埠战役中充分体现了红四方面军过硬的战术技术和战斗作风。在徐向前总指挥的领导和示范下,精心训练和培养下,红四方面军形成了敢于打硬仗、恶仗的优良战斗作风,保证了部队能胜利实现战略战役企图,发挥自己的战术特长。这种战斗作风,是在长期的实战中以及训练和日常管理教育中养成的,来之不易,而一旦形成,就能在战斗中取得破竹之势,百战而不殆。徐向前元帅把这种战斗作风概括为“狠、硬、快、猛、活”五个字,它在历次战役战斗和战略转战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徐帅在《历史的回顾》上册有专门的论述。面对强敌围攻,红四方面军上下一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坚韧毅力,这是红军优于敌军的一个最强点,也是贯穿于反围攻过程的始终,对争取战争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苏家埠战役是红四方面军英勇善战、以少胜多、“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蒋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