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下的年货变迁
“小时候,看见妈妈们忙着置办新衣、烫头发的时候,就说明要过年了!”这是大多80后、90后关于童年过年的记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为了迎接农历新年,办年货必不可少。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商的快速发展,传统办年货的理念被年轻人不断刷新。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年货不再是传统的烟酒糖茶等日常百货,多元化需求使得年货市场面临冲击和转型。随着2022年新年悄然来临,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市场,观察节庆消费的升级,记录年货的变迁。
新型消费引领年货潮流
“快过年了,置办点山东的新鲜海产品,来自云南的保健食材,还订购了一些来自广东的养生套餐。”在80后消费者汪先生的新年账单中,记者看到一些与时下传统消费不一样的年货产品,汪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几乎都是指尖购买,来自各大直播平台和购物网站。
记者留意到,汪先生的年货清单几乎来自五湖四海,有海参、虫草花,还有每周寄送的燕窝套餐等产品。汪先生介绍,自己没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平日里上班较忙,过年几天,希望生活能有一个品质的提升,所以置办了一些新鲜的年货产品。
2022年新年进入倒计时,记者近日在我市一些大型商超和购物大市场看到,置办年货的人群较往年稀疏了不少,在实体门店选购的人群大多为中老年群体,传统年货市场相对往年有点冷清。
“年轻人现在对这些传统产品不感兴趣,他们都在网上购买,来咱这的都是些老顾客和上年纪的大爷大妈。”六安大市场年货批发商刘老板说起这两年逐渐下滑的销售业绩,稍显无奈,嚷嚷着要转型,与年轻人消费进行接轨,2022年的春节他引进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红产品,并开通了网上订单。
这几年,随着新型消费加速涌现,直播带货、线上团购、云旅游……这些线上消费新业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吸引了一大波消费者的注意力。
“主要是省去了到实体店现场选购的程序,线上购物选择空间大,货比三家,有买家经验点评可以借鉴,产品价位比较合理,退货换货都比较方便,别说年货了,平日里生活消费几乎都选择在线上。”有着十多年网购经验的马女士坦言,连着五六年家中年货都是她一手“点击”置办。
“土、特、鲜”产品受追捧
虽然面临新型消费的冲击,但对于中国传统佳节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年货依然不可或缺,只是相对于以往的消费“题材”,人们的口味出现了奇妙的变化。
“每年过年前20天左右,我们得往金寨山里去一趟,预约山里农户的黑毛猪和土鸡蛋。”对于齐先生一家来说,逢年过节能吃上点山里的土味道,才有过年的幸福感。
记者在年货市场看到,一些年货经销商为了迎合时下消费者的这种需求,专门开辟了“土特产品”专区,价位比普通产品高出不少,却很“叫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一些乡镇、县区开始试水网络直播、网红带货,在直播平台大力推销“农特产品”,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大别山区盛产的茶叶、天麻、茯苓、小香薯等农特产品被打开新的销售天地。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直播间都在主打农特产品年货节。”临近过年,连日来在金寨县桃岭乡,当地土特产品小河鱼(虾)、土蜂蜜、高山野生沐芽、瓜片、木榨麻油、观音豆腐等在网上卖得特别红火,桃岭村农家女冯克群等乡村主播依托该乡建设的电商直播工作室,以及当地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将当地的农家味道卖到全国各地。冯克群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者特别钟情于土特产品,特别时逢新春佳节期间,进直播间来询价购买的消费者明显比平日增加。
“精神年货”迎新年
“以前过年才有新衣服穿,如今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天都有新衣服穿,网购让我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38岁的王女士是一位白领丽人,在迎接2022年的新年消费账单中,除了衣服、化妆类消费产品,有一部分是精神娱乐以及健康产品。
记者发现,在王女士的消费账单中,有健身跑步仪器,也有保护眼睛视力的保健产品如叶黄素,还有养生酒、低糖糕点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年货的选择不再局限于物质消费,也体现在着力提高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费水平。
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罗今年为爸妈在某购物平台上采购了一台专业摄像机,“我希望过年期间他们多拍点自己的生活。”而他自己最满意的年货则是刚刚采购的一些学习型书籍,春节期间他想静下心来看书,既是放松也是“充电补钙”。
在被采访的几位市民朋友中,不少人表示,过年或许约几个好友看电影、与父母旅游过大年、去美好乡村散散心……越来越多的人在“年货”的选择上融入更多的精神消费。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采购‘物质年货’的同时,我感觉更应当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多采购一些‘精神年货’,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过年’”。退休教师张老师认为,特殊时期“精神年货”甚至比物质年货更加重要,他希望政府部门或商家能根据群众的需求,多提供些“精神食粮”,让老百姓能过上一个欢乐、幸福的新春佳节。(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 袁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