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古法传承的山野情怀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11-18 09:10:50 【字体:

  “这股焦香味,让我想起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瓦罐茶、锅巴汤,却又更耐人寻味。”进入11月份,深山里的秋意尚浓,金安区东河口镇黄泥咀村茶厂周边群山环绕,层林尽染,九十里画廊美不胜收。在这样丰收的季节,茶厂迎来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的客人,当品尝到茶厂技术员陈全福亲手炮制的“锅巴香”味的六安黄大茶时,客商啧啧称赞起来。

  六安黄大茶被当地人称为“老火茶“。和绿茶、红茶气味、口感明显不同,六安黄大茶其独有的清香和醇厚,总是能抓住人们的味蕾,令人回味无穷。陈全福是市级非遗六安黄大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这么多年来凭着满腔热爱和浓厚的情怀,坚持并传承“古法制茶”,将六安黄大茶的产品和品牌做到了全国各地。在前不久举办的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陈全福制作的黄大茶还捧回了“最醇六安黄大茶”的奖杯。

  与茶结缘半辈子

  “我的曾祖父就是做茶叶的,那个年代他师从毛坦厂的黄泰来茶行。”陈全福告诉记者,晚清时期的曾祖父陈良根已经开始六安黄大茶的传承制作,在当地名声鹊起,自此经陈氏一脉几代人的延续,六安黄大茶得以传承发展。作为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陈全福从小耳濡目染,对六安黄大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不能让祖辈相传的好味道在我这一代失传!”陈全福回忆说,他年轻时就开始从事黄大茶生意,期间也经受过多次波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名优茶占据市场,好多同行都放弃传统手艺,转行开拓新市场,只有他选择了坚守。

  23岁那年,陈全福进入黄泥咀村茶厂。当时的茶厂是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老厂,他在这里从一名普通工人干到茶厂技术员,30多年间,厂里的工人来了走,走了来,只有他仍坚守在岗位上,见证并伴随着茶厂逐渐发展壮大。在陈全福的带领下,当初濒临破产的茶厂焕发出勃勃生机。

  非遗传承 匠心坚守

  俗话说:七分看原料,三分看工艺。这三分工艺无不凝聚着传承大师的智慧。30余年里,陈全福在茶山上、车间里、实践中反复摸索,对六安黄大茶的制作技艺烂熟于心。凭借着对古法技艺的匠心传承,六安黄大茶成功入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在第七、八两届大别山区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中荣获金奖和银奖。

  作为一个和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茶人,陈全福深知茶叶的品种、原材料的质量决定着茶产品的品质,多年来他都是亲自深入山头地块,研究茶厂周边茶园土质、水源及茶树长势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茶厂采取茶园双替代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突破了现有的育苗技术,将茶厂周边废弃老茶园进行修复,更新老化品种的同时又解决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用苗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大量夏秋茶原料无处安置进而遗弃的困境。

  “六安黄大茶要选用大枝大杆,并且要等到在夏秋之间才开始采摘炒制。采摘回来先摊晾,再进行炒茶杀青,杀青以后手动揉形,之后就到了制作黄大茶比较关键的一步——初烘。颜色的轻重就在于出风火候的掌握。”说起六安黄大茶的制作,陈全福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古法制作用的是炭火烘,温度要高一点,大概在150到200度之间,在闷黄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再烘中火,然后再拉点老火。经过老火的萃炼,黄大茶最终制成,这也是黄大茶又被称为老火茶的缘由。

  “泡出来的汤是黄色、金黄色,它有一种焦香味,我们土话讲有锅巴香味。”陈全福说,厂里制作的黄大茶,如今大都销往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因颜色好、口感上佳广受欢迎。

  这几年,在制茶程序上陈全福积极响应国家保护与传承茶叶传统制作技艺的号召,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学习先进技术,将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清洁化加工流水线中。在陈全福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茶厂生产的产品及其加工过程在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中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是荣誉,更是责任

  “黄大茶入选非遗名录,既是光环、荣誉,更是使命和责任,它给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制订了新的目标。”陈全福说,在他的内心,一直有个美好的愿景:保护并传承好黄大茶的地道味道,将来为健康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保护、传承好六安黄大茶独有的制作技艺和味道品牌,十多年来,陈全福组织人手加强对传统茶(技)艺资料的搜集、挖掘、整理、研究和探索,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东河口镇黄泥咀村茶厂于2020年入选六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同时入选六安市第二批非遗传承实习基地。目前,陈全福拥有节能环保标准化、科技化工作车间达2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种精密先进的茶叶制作机械。

  “吃水不忘挖井人”,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陈全福深知能走到现在离不开乡亲的支持。这么多年来,他依托茶厂和手上的“独门技艺”,积极帮扶农民脱贫致富。开展技术培训,将无公害、绿色茶叶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促进茶农增收;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在茶叶初制、精制、审评等技艺上的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同事。在陈全福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茶树,实现了脱贫增收。

  “我与茶结缘了半辈子,是茶塑造了我,成就了我。保护和传承好六安黄大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还很长,讲好茶故事,发掘茶文化,提升制茶技艺,真正实现茶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将是我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陈全福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