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之外的六安
编者按:“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正史也好,传说也罢,六安茶好还是得益于六安的山水。
同属于皋陶后裔、偃姓方国的六国、群舒,甚至于桐,英国实在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史料,显得扑朔迷离。相比较而言,《扑朔迷离探“英”国》学术论文性强了些,但也有其价值和意义,一并刊出,供文史爱好者们参考研讨。
淠史杭灌区
说到六安,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声名远播的茶叶—— “六安瓜片”。“六安”与“瓜片”四个字,仿佛像孪生兄弟紧紧捆在一起。
的确,位于安徽西部的六安,是驰名中外的古老茶区,产茶叶始于东晋,自唐朝便久誉盛名,唐宋以来已成为山区农民的一项重要产业,有着源远流长而成熟的制茶工艺,“六安瓜片”始终位于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列。六安不仅茶历史积淀深厚,茶香四溢,而且茶文化内涵丰富,格调高雅。“以茶待客”、“以茶交友”成为这里的风俗。
建国后,“六安瓜片”声名鹊起,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六安瓜片”情缘、情思是分不开的。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博士首次秘密访华,回国时,周总理将一桶“六安瓜片”赠送给他。自此,“六安瓜片”作为礼品,进入国际交往的礼仪之中,成为表达友谊的象征。2007年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也带去“六安瓜片”赠送给普京总统。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依然情系“六安瓜片”,他们的六安茶思,成为“六安瓜片”的佳话和六安茶文化史中永久的记忆。
青青茶园
采茶
但六安,并非只有茶叶。好茶必有好水。这座城市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依山襟淮,天然形成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毓秀钟灵,碧水长流,以其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而更吸引世人瞩目。
这里的水资源包括区域内河川径流,淮河过境径流和地下水源3个部分。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9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53.5万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让六安境内形成了7条河、6大水库、三湖一塘一灌区的河渠纵横、水网密布的水乡特色。
7条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史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由南向北汇入淮河。杭埠河、丰乐河由西向东流经巢湖注入长江。民谣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自桐柏山而下,蜿蜒向东,沿途支流呈羽状排列两侧,像一把巨大的蒲扇,摆放在中国版图的中央。其中被喻为六安母亲河的淠河,全长260千米,是淮河南岸水量最大的支流,位于各支流首位,发源于不同区域的两个源头,在六安市城区交汇后,像一条飘带似地由南向北绕城飘过,上游分别建有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和响洪甸4座大型水库,成为国内灌溉面积最大的淠史杭灌区的主要水源,下游流至寿县正阳关入淮河。淮河南岸另一条一级支流的史河,全长220千米,在六安境内110千米,上游金寨县,建有梅山水库,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主产区;下游入淮口的霍邱县,三面环水,南拥沃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
由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白莲崖6大水库及数百座中小型水库组成的六安水库群,在大别山中被纵横交错、蜿蜒数百里的淠河、史河、杭埠河等河流连在一起,宛如绸带串起的珍珠,独具特色,记载着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众多的“第一”。如称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大坝,是亚洲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当年号称“世界第一高坝”的梅山水库大坝,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成的拱拱相连的连拱坝;淮河流域蓄水库容最大的响洪甸水库大坝,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等半径同圆心混凝土重力拱坝;被称为佛子岭水库姐妹库的磨子潭水库大坝,是当年国内首创的混凝土“大头坝”;被誉为安徽“千岛湖”的龙河口水库大坝,是世界第一座人工土石大坝;安徽省目前唯一一座主坝高度超百米的白莲崖水库大坝,主坝施工首次使用省时、省材料的宽河谷碾压混凝土技术。这些“第一”表明:六安水库群,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水库大坝建设历史的博物馆。
佛子岭水库
响洪甸水库
如今,这些蓄水成湖的水库,因其水面碧波荡漾,清澈纯净,与周围群山秀峰,绿树竹海相映成趣,风光旖旎,相继开发成为国家5A/4A级风景旅游区,人们来这里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亦能品读到记录新中国水利建设发展的人文景观。
融天然与人工于一体的“三湖一塘一灌区”,地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氛围独特。“三湖”是位于霍邱县的城东湖、城西湖和寿县的瓦埠湖(2015年前属于六安区划)。
“一塘”是位于寿县城南30千米的安丰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被誉为“天下第一塘”。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距今2500多年,蓄水量达1亿立方米,“纳川吐流,灌田万顷”。2015年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一灌区”是有着“丰收之源”、“生命之源”赞誉的中国最大的淠史杭灌区,横跨皖豫两省,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按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金寨县、舒城县、霍山县和淮南市寿县,合肥市的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合肥市郊区和河南省的固始、商城等地。这项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人造天河”工程,以水资源100亿立方米的总量,通过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类似于血管动脉的渠塘堰沟,组成总长2.5万千米“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灌溉1000多万亩土地,发挥着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养殖、城镇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成为名副其实的江淮大地的粮仓,区域发展的命脉,人水和谐的福地。这首在灌区内广为流传的“淠史杭水滚滚流,流来幸福流去愁,流来幸福满河面,流去苦难不回头。”的民谣,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灌区人民热爱淠史杭的真情实感。
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灌区节水改造等续建配套工程日趋完善和科学管理日益规范,水利资源的利用率持续地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极大地增强,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区域内维护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1330万人的生命之源,为建设生态安徽,打造滨水六安提供了用水保障。历史上“赤地千里”的丘陵地带,如今随处可见“天河漾波,名湖闪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
走进“六安瓜片”里的六安,四处弥漫着茶香;茶叶之外的六安,呈现出“美丽中国”、“魅力安徽”天蓝、地绿、水清的鲜活样本。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的润泽,使六安这片广袤的土地充满生机,山岗丘陵郁郁葱葱,平原圩区物阜民丰,河流湖泊生态优美,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六安人民带来了巨大财富。(卫先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