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唐老庄村的变迁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6-09 09:40:20 【字体:

  唐老庄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是特殊的丘岗地,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民收入仅以一季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当时,全村共675户2395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294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12.3%。

  自2014年10月以来,六安市卫健委先后选派了3批干部驻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仅2017至2019年,这3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7.5万元增加到27.49万元;通组水泥路硬化里程从3.144公里增加到约15公里;贫困发生率由3.04%降至0.12%……六月,骄阳似火。时隔3年,记者重访霍邱县众兴集镇唐老庄村,发现干部干事劲头大,村容村貌焕新颜。

  “这几年虽说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及队员换了好几批,但工作队和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一直没有改变。”唐老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贤武告诉记者。

  娶上新媳妇,日子变红火

  “我母亲86岁了,身体还行,儿子在霍邱一中读高二,成绩很好,班级排在前6名,2017年我脱贫后,经人介绍又娶上了妻子,里里外外都能帮我一把,我能有今天的生活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栗树庄村民组已脱贫户朱道山见到3年前来采访自己的记者,既高兴又感叹地说道。

  今年51岁的朱道山是先天近视,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差,一直没敢去医院治疗,妻子早年离婚,留下他和母亲、儿子3人生活。

  眼睛看不清就等于丧失了劳动力,母亲需要照顾,儿子面临辍学,就在朱道山一筹莫展之时,党的扶贫政策给他带来了希望。2014年,朱道山户被列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扶贫工作队帮其签约了家庭医生。另外,让其享受光伏扶贫一年3000元,养鸡补贴1000元,教育扶贫一年1250元,金融扶贫一年2400元,加上田里水稻、计划生育金、养老保险金等,2017年9月30日,朱道山家庭总收入16500元,如期脱贫。

  让朱道山更为感激的是,2017年6月初,市卫健委组织全科医疗服务团队走村入户排查,结果发现他的眼睛有白内障,可以治疗。后经过扶贫工作队协调,让他在市二院免费做了手术,两只眼睛虽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但终于可以看清一些了,视力的好转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我的视力提高后,生活方便多了,后来有熟人想为我介绍一门亲事,问我愿不愿意。”朱道山告诉记者,其实他一直就有再婚的打算,只是这些年太穷负担又重,怕连累了别人,现在好了,眼睛能看到了,也脱贫了。2017年10月24日,朱道山与邻村妇女胡正华领取了结婚证,成为一家人。

  “我在田里干活,她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老人,有时候也到田里帮忙,现在我的压力小多了,我们过的很幸福,就盼着儿子明年能够考上好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对于未来的生活,朱道山信心满满。

  农家变身城里人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路灯也亮起来了,家里用上了抽水马桶,喝上了干净、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房前屋后绿化也漂亮了……”6月3日,一说起村里的变化,家住村部附近的村民朱道喜脸上乐开了花。

  朱道喜告诉记者,贫困户改厕不要钱,普通村民一户只需要交300元钱,用水一年水费也就100多元。“活到了50多岁,没想到人在农村却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而这一切得益于唐老庄这几年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一组数字见证发展:2017年以来,唐老庄村实施农村旱厕改造共完成440户,贫困户全覆盖,共投入资金52.8万元;2014至2019年,新修村主干道及通组道路13条,总长度约15公里,共投入资金697.12万元;2014至2019年,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贫困户安装自来水到户103户,共拨付资金225万元;整修当家塘14口、支渠清淤23.9公里、支渠硬化5.75公里,总投入452.4万元;15个村民组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共投入资金748万元。2018年,为了能够顺利实现村出列目标任务,全村积极开展环境整治项目,向上级争取绿化、美化工程,村主干道路实施绿化种植、道路两边住房实施美化提升,投入资金47.3万元。

  完善的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了过去村里脏、乱、差的面貌,也提振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和摆脱贫困的信心。“今年我家饲养了十几头水牛,还有一些鸡、鸭,一年下来收入十几万,儿子也成家了,并在镇上买了间门面房,准备做点小生意。”朱道喜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近几年,村里像他家这样条件的村民并不在少数,大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集体经济让村里有了家底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巩固好现有的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7年通过村级60KW光伏电站和三八水库水权收益,稳定在7.5万元以上,2019年,我们按照之前的思路,又增加了一座200KW的光伏电站,在特色养殖方面,通过鼓励外出创业有成归乡村民,发展特色产业110亩稻虾综合养殖项目,增收3万多元,达到了27.3万元,并且新投资建设的玖娟养猪场项目也于近期投产,今年将直接给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预计今年底将突破30万元。”史贤武表示,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费劲了心思。

  市卫健委新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宏带记者来到了玖娟养猪场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总投资120多万元的新建养猪场已准备就序,只待500头猪苗进场。承包人夏明玖告诉记者,所有硬件设施已经到位,他采用的是全封闭、高标准、自动化养殖模式,经过最后一轮消毒后,将关闭大门,猪苗到场后,在大门口经过赶猪通道进入猪舍,喂食、喂水以及下一步的猪粪清理等,都可以实现全程自动化。

  与玖娟养猪场项目模式不同,总投资65万元的余江龙虾养殖家庭农场则采取“贫困户+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帮助村民提供临时工作岗位、龙虾养殖技术指导及代购代销等,共带动40户贫困户一起创业、共同致富,吸纳贫困户稳定就业11人,该村贫困户徐义传就是其中一户。

  “我原来在龙虾养殖家庭农场务工,后来看到龙虾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就自己搞了13亩地,发展稻虾综合养殖,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找余老板请教,这几年也多亏了他的帮助和支持,我家才能顺利脱贫。”徐义传对余江龙虾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余祖春充满了感激。(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 彬 黄雪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