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乡四月尽芳菲
4月12日清晨,驱车沿S318线西行,一路青山排闼,春风相随,道路两旁层林绿染、芳菲点缀,四月的霍山,正是春浓锦绣时节。
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道路蜿蜒曲折,车窗外的河流两岸开始出现一排排整齐的钢架石斛种植大棚,“天下泽雨”、“九仙尊”、“斛状元”……一块块石斛企业的广告牌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
“从王家店村往上,就是太平畈乡二十里石斛长廊了。”同行的霍山县斛状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汪洋介绍说。
自古以来,霍山石斛就是珍稀滋补药材,可补五脏、厚肠胃,清咽养肺,强化肺功能。近年来,太平畈乡抓住建设“西山药库”契机,大力发展石斛产业,种植霍山石斛13000余亩,全乡村村见石斛、户户有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斛之乡”。
斛状元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块石斛基地,就在“天下太平”的牌坊入口处。公司的负责人陈钦林今年69岁,看他精神矍铄、开朗健谈的样子丝毫没有古稀龙钟之态。“我们有4块基地,王家店这里30余亩大棚基地,全部种植的霍山米斛。耿家坊基地除了30余亩大棚米斛,还有20余亩山林仿野生种植的米斛,现在也都到了5年采摘期。”
基地里,几名女工正在将采收来的石斛鲜条烘干、分拣。制成后的石斛干品约指头长短,粗壮匀称,色泽金黄,药香袭人。“这种龙头凤尾形状的才是真正的霍山米斛。我们的大棚不用塑料薄膜覆盖,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完全仿野外自然条件种植石斛,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有机认证,完全可以直接入口食用的。”陈钦林拈起一根烘干好的石斛,一边咀嚼一边介绍。
“霍山县是个好地方啊,这里地处大别山腹地,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简直就是霍山石斛生长的天然温床。”陈钦林早年下海经商,足迹遍及广州、上海等地,本来已是安享晚年的岁数,因为与霍山石斛的一次邂逅,又投资上千万元在霍山开始了他的石斛事业。
太平畈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水源条件为霍山米斛的生长提供了天然优质条件。在“斛状元”仿野生种植基地,一畦畦的石斛在松林下沐浴着阳光雨露,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霍山石斛一年真正的生长期只有春秋两季五六个月的时间。这里完全仿照野生石斛的自然生长环境,很少人工干预,也最能充分保留道地药材的天然药性。”陈钦林精心侍候着这些山野精灵,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
霍山素有“金山药岭”之称,据统计,霍山县境内“西山药库”共有药用植物1800多种,品种占安徽省中药材资源的一半以上。除了霍山石斛、霍山赤芝、艾草,西山药库还拥有茯苓、皖贝母、断血流、天麻、杜仲、桔梗、百合、丹参、野菊花、葛根等知名药材,“十大皖药”中占有五席。
在斛状元公司的加工基地,10余名农家妇女正在忙着将大棚基地采收来的一筐筐石斛剪根、去叶,按长短品相分级。
正在门口低头忙活的储桂芬今年70岁了,基地安排她做些分拣、烘干、包装等手工轻活。她家因为丈夫耿光波因为患有中风,是太平畈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乡里许多像她一样的农户都是靠在当地的石斛企业务工摆脱了贫困。
“现在我们太平畈石斛产业发展起来了,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就业,还能顺便照顾生病的丈夫,比出门打工强多了。”储桂芬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为将药库变宝库,霍山县深耕“西山药库”,积极推动道地中药材资源保护,建立了霍山石斛、霍山赤芝、漫水河百合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全县中药材农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万亩,成为霍山县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强大资源后盾。
“下一步,我们想把太平畈石斛打造成集人工栽培、GAP种植、产品研发、营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石斛产品,让霍山石斛能真正走入平常百姓家,也能让更多的群众吃上石斛饭,发上石斛财!”谈起乡里的产业规划,太平畈乡党委书记贺新建眼里满是憧憬。(皖西日报融媒体特约通讯员 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