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粮食生产,绿色生态与规模经营如何相得益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4-10 08:51:36 【字体:

  春耕时节,入春后的几场降雨滋润了久旱的农田。在裕安区新安镇杨庙村,种粮大户刘存善正在给已经抽穗扬花的小麦播撒农药,防止赤霉病等小麦病虫害。“我在杨庙村流转了300多亩地,主要是种植水稻和小麦,目前小麦长势不错,估计每亩能收800多斤。”刘存善告诉记者。据该镇农管站高级农艺师殷安国介绍,当地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算多,近年来有很多农民选择把土地承包给像刘存善这样的大户经营,自己转而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绿色效益与规模效益的“两难”

  在大户流转经营耕作中,为确保水稻和小麦产量保持稳定,通常使用高效化肥和农药,虽然收获的粮食在产量上得到了保障,但是质量却略显平庸,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难以实现突破。

  2018年,新安镇马河村徽态种养合作社生产的优质香米和优质粳米同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获得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许可。对于合作社负责人杨军来说,拿到绿色食品证书就意味着自己生产的优质大米在市场上有了足够的竞争力,在销售价格上有了更大优势。然而正是在充分进入市场竞争的时候,杨军却犯了愁。

  2013年,在外创业有成的杨军回到家乡马河村创办了徽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流转了2038亩土地从事现代规模种养业。该合作社以种植优质水稻为基础,先后发展浅水藕300亩,苗木花卉100亩,水产养殖40亩,蔬菜大棚30亩,龙虾养殖基地8亩,畜禽养殖5000只以上。

  “去年,我们通过稻虾共养模式生产的虾田米在市场上能卖到每斤8块多钱,利润算是很不错的了,但是进入市场才发现,原来绿色生态大米销售的主要问题不在价格,而是在产量上。”杨军告诉记者。因为拿到了国家的绿色食品认证,杨军先后与市里的几个大的农商超市对接过,希望通过他们销售自家的优质大米。在经过几番洽谈后,几家超市都表示大米的质量和价格没有问题,希望合作社能够长期大量给超市供货。这却让杨军犯了难,合作社采取综合种养模式,稻虾共养的种养模式对水稻的品种选择、田间日常管理都有较高要求,化肥和农药不能使用,维护管理的成本较一般稻田高出许多。因此,优质大米的产量十分有限,难以符合农商超市等销售平台的长期稳定供货要求。

  扩大种植与品牌价值的“两头”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种养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的生态大米、小龙虾、浅水藕、芡实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未来我们准备在原来450多亩稻虾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争取将徽态绿色生态大米品牌进一步打响。”杨军表示。

  我市作为产粮大市,多年来,粮食产量稳居全省前茅,但是鲜有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种粮效益不高。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农民群众、种粮大户及相关专业合作社等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也让高品质的优质生态大米难以走入本地百姓的饭桌,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壮大产业规模,做大粮食品牌,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今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明确了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要求,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将继续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从政策引导、基础支撑、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等方面推动粮食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同步发展,不断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在保障好粮食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粮食品牌价值,真正实现种粮有奔头、卖粮有赚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世巧 曹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