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金枝玉叶”的华丽蜕变 ——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2-18 09:42:39 【字体:

  “茶”是六安的一张金色名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茶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的系列部署和要求,以及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做好六安茶宣传的批示精神,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自即日起推出“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精彩呈现六安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们几年前就一直与国内头部茶企联系,参加各种展会,积极拓展市场,经过很长时间的检测、论证、店测,才有了黄大茶的这一次爆款出现……”当“霸王茶姬”遇上六安黄大茶,当奶茶“晴山栖谷”在今冬爆火,12月16日上午,面对记者的采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网红”总经理巩春照更多是强调皖西制茶人努力实干、坚韧不拔的品质。

  没有树高,没有花香,皖西大别山区的这一片片神奇的叶子,和茶农、茶匠一样扎根深山,默默坚守,努力向上,静待春天的到来,通过一次次优雅的转身,叫响了国内,惊艳了世界。

  伴着冬日里的暖阳,行走在大别山腹地美丽的六安西茶谷畔,各家茶企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在一些茶叶公司门外,一辆辆货运卡车正在厂房外等待发车,包装好的茶叶正整整齐齐地堆放在货仓,这些皖西茶叶即将发往外地、出口海外。

  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村民沈厚传说:“以前我们茶叶只采春茶,现在我们把春茶夏茶秋茶都利用起来了,我家有六七亩茶园,每亩比以前增加了2000多元钱。自家的茶忙完了以后,我们就在附近的厂里打打零工,一个月还有5000多元的收入呢!”

  沈厚传提到的家门口打工这件事儿,正和当前“火”起来的黄大茶有关。黄大茶是国内六大基础茶类之一的黄茶中的一种,俗称“金枝玉叶”,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安徽历史名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色泽油润,茶性温和,香气较高,有一种农家的锅巴香。其制作工艺上虽与绿茶基本相似,却比绿茶多了一道“焖黄”的工序,也正是因为这一道工序,使得黄茶在制作上尤为复杂。据统计,全市黄大茶产量达0.88万吨,产值达8.6亿元。

  “香味浓郁、量大质优,这也是我们能取得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巩春照告诉记者,在2003年期间,他的父亲巩长团从同样是革命老区的山东沂蒙山区走到了皖西大别山区,从事黄大茶和炒青绿茶的生产加工。2012年,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归来的巩春照毅然选择来到金寨县,在该县油坊店乡朱堂村和父亲一道,将小小的茶叶做出了温度和情感。“我们企业目前茶叶的年出口量大约4500吨,其中,黄大茶占了1000吨左右,主要销往北非、西非、尼日尔、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美国等地。像目前很火的霸王茶姬茶饮企业,就是看中了我们这边货源充足,且近年来金寨县实施的‘两个替代’,茶叶的农残检测和品控让大家都很放心,我们目前正积极备货,接住这一波流量,紧紧抓住增长点,在规范化的路上,带领当地茶农和周边群众走得越来越宽广。”采访中,巩春照充满信心地说道。

  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万红告诉记者,金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定位为全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首,每年投入近亿元的财政资金,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县政府出台了《推进夏秋茶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对夏秋茶的生产、销售、设备更新、贷款等予以奖补和贴息。目前已累计奖补139家夏秋茶生产经营主体1643.7万元。主产乡镇的亩产量增加了大约70公斤,亩产值提升近300元,直接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数千户茶农从中受益。

  记者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茶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定期调度。今年以来,又印发《六安市主导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将茶产业作为全市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全力推动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拥有标准化茶叶加工厂70个、规上茶叶加工企业25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茶叶中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2个、有机产品认证17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4个。建成千亩连片种植基地57个,“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20个。全市现有高标准茶园25万亩、生态茶园43万亩、有机茶园10万亩。现有茶谷精品旅游线路52条,茶文化(体验)馆、茶博馆11个,舒城县“九一六”茶园、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茶园被评为“全国最美茶园”。全市茶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17人。2024年,全市茶园面积79.9万亩、干毛茶产量4.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3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从事茶叶种植人员60万余人、从事茶叶加工人员近8万人、茶叶销售人员5万余人,茶产业振兴带动产茶乡镇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记者 张瑞 储著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