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书记谈】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全域旅游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六安实践中展现文旅作为
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考察,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们不断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擦亮“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品牌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奋力谱写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高品质旅游强市新篇章。
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全域旅游跨越式发展,建设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完成编制《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统筹山脉、水脉、文脉,以地域优秀文化为内核、自然生态景观为底色、文旅深度融合为支撑,着力构建以大别山红绿交融、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为重点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奋力打造全国红绿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园”。
二、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支柱产业。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增强六安文旅发展内生动力。强化项目赋能作用,加大文旅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文旅项目,推动旅游民宿集群化、规模化、品质化发展,筑牢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文旅市场经营主体。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整合盘活优质文旅资源,加强城市公园、历史遗址等运营开发,丰富提升康养旅游等产品体系,不断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服务、形成新动能,赋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逐步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三、深挖红色资源,彰显旅游价值。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建立健全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名录,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阐释。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推进汤家汇、独山等红色旅游小镇建设,丰富提升金寨红军广场等景区品质,打造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推动“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完善体系再出发,加快培育研学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进研学旅游全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办好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用镜头续写红色故事,用精品佳作展现时代精神。
四、保护传统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系统梳理六安历史文化脉络,提升考古研究水平,形成皋陶文化、淮河文化等资源谱系,体系化回答“何以六安”等历史文化探源课题。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谋划、推进六安汉代王陵墓地考古遗址公园、皖西博物馆陈列改陈、文庙展陈等项目建设。创新展览展陈形式,生动鲜活讲好文物故事,开发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等品牌活动影响力。
五、加强优质供给,打造文化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对基层文化需求常态化跟踪、研判、响应的工作机制,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提供高品质、精准化文化服务。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公共文化新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深入实施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探索“校村共建、企村结对”文化帮扶制度,推动“四季村晚”“好戏六安”等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扶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佳作。
六、提升服务质量,筑牢本质安全。明思路、具路径、补短板、守安全,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深入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活动,推进文旅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人都是迎客松”“人人都是文旅推荐官”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以高品质服务、高颜值环境扮靓文旅窗口形象,提升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秦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