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志暖皋城 一路有你】勇赴“生命之约” 传递“大爱火种”——我市两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生命“续航”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2-05 09:15:15 【字体:

 “80后”与“90后”,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职业,因为拥有同样的爱心,短短几天内,我市两名志愿者先后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善举为两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12月2日上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周锐半躺在病床上,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在他的身上,泛起温暖柔和的光晕。在他的两支手臂上都扎着针头,长长的输液管连接着血细胞分离机上的几个血袋,就像生生不息的红色生命线,将两个生命连接在一起。

  41岁的周锐是六安市中医院放疗中心的一名医生,专注肿瘤放疗技术十余年,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多项先进技术,填补了省市相关领域的空白。不仅在岗位上恪尽职守,他还热心公益献血事业,累计无偿献血3900ml,是固定的血小板捐献者。201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对于普通人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有人甚至误以为就是直接抽骨髓。“事实上,现在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外周血采集,过程和我们平时的无偿献血比较相似。”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的原始造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由于非血缘人群中配型相合率非常低,有的仅有十万分之一,有些罕见的分型找到相合的几率更低。“有些患者家庭为此倾尽所有,甚至负债累累,就是希望家人能活下去。移植是部分血液病病人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他们最后一线希望。”作为医者,周锐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医者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捐献能够再生的造血干细胞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拯救生命。”

  虽然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幸运的是,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第7年,竟真的等到了捐献的机会。一个多月前,周锐收到了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的通知,问是否愿意捐献时,他当即果断同意。“十万分之一的缘分,怎能不帮?”周锐说。

  配型成功后,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捐献顺利进行,周锐开启了积极自律的生活模式,严格把控饮食起居。他本是长跑爱好者,今年还首次报名参加六安马拉松比赛,然而考虑到捐献时间与比赛的日程安排高度重合,为了能以最佳的状态顺利完成捐献,他毅然放弃了这场期待已久的人生首场马拉松。

  在捐献准备期间,周锐需要提前住院接受连续4天的动员剂注射,虽然有点腰部酸疼的症状,但对他来说,比起挽救一个生命,这点不值一提。

  12月2日,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周锐捐献出235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我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由红十字志愿者全程护送,用于帮助远方的血液病患者。

  在周锐顺利完成捐献的隔天,还是在同一间病房,又迎来了我市另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黄子豪。这名“90后”小伙是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骨干,2021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他,在今年10月收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但因对方患者病情危急,需要他配合同步完成高分辨检测和体检(正常的捐献,是先开展高分辨检测,检测配型成功后,再开展捐献前的体检)。得知情况后,黄子豪二话不说,立即无条件配合,在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双合格后,于12月3日踏上赴合肥捐献的爱心之旅。从开始体检到入住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某个小小的决定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成为志愿者、做出捐献的决定也只是看到了,想到了,于是便去做了。”由于采取的是双盲捐献,因此,黄子豪并不知道受捐者的任何信息,对于他来说,“只是希望能用热血为某个人的生命带来一丝希望和光亮。”

  由于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受捐者来说意义重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我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形成从政府到社会到企业,再到爱心市民的一个完整服务链。自2015年建成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六安工作站以来,共有903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入库,他们的血样经过分型检测后已送至中华骨髓库保存,等待与患者匹配。“多一位志愿者,患者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正如周锐、黄子豪所期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激励更多的人关注、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并且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救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记者 李珊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