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六马游六安,感受诗词里的大美皋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安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词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面前,11月3日,让我们跟着六马游六安,在诗词里窥见那跨越时空的秀美与壮丽。
山川之美,尽入诗行
“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这首清代的《咏六安州》诗,开篇便勾勒出了六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巍巍大别山,主峰在六安。六安地处大别山区,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又有北国风光的豪迈。诗中“山环英霍千重秀”一句,生动描绘了英山、霍山等周围山脉的秀美景色,而“地控江淮四面雄”则凸显了六安在地理战略上的重要性。
“巉岩古寨插云间,吴楚东南第一关。远眺群峰皆蚁蛭,仰穿高井识龙斑。”这是清朝诗人姜廷铭对大别山主峰之一天堂寨的描写。天堂寨高耸入云,直插云霄。诗人登上峰顶眺望,群峰都显得如蚁蛭一般微小,仰望山顶的天井,犹如仙池。
据历史记载,南宋末年,傅高率领乡民在此设立据点,积极响应文天祥的抗元战斗。明末清初,江淮之间展开的反清斗争,也以天堂寨为枢纽。晚清,此处又成为太平天国与清军争夺的要地。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大军南下,在天堂寨一线跃进大别山,拉开了对国民党政权战略进攻的序幕……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如今的天堂寨已经从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变身成为风景秀丽的国家5A级景区,更有着“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美誉,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古韵悠长,文化璀璨
六安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安又称“皋城”,她的历史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
“至于咎繇,德齐于舜禹,道超乎稷启。”这段词出自晚唐诗人皮日休的《咎繇碑》,写出了对古代圣贤咎繇(即皋陶)的赞美。
皋陶,偃姓,又作咎陶、咎繇,早期东夷部落的首领,史称夏禹时后裔封于今安徽六安。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他提出“九德”,制定“五刑”,倡行“五教”“五礼”“亲九族”,明刑弼教,辅助舜、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为融合夷夏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相传皋陶身边有一只独角兽,叫做“獬豸”,它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
“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帝王世纪》),“封之于皋,卒崩于皋”(《钦定四库全书》)。故皋陶被尊为古六国始祖,六安因之称皋城。皋陶封地英、六,位于今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带。今六安城东区仍保存有皋陶墓、皋陶祠。
皋陶文化传承至今,影响深远,是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瑰宝。雅迪2024六安马拉松奖牌正是以此为原型进行设计,展现了正义与力量,更是激励着每一位跑者在赛道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六安茶香,诗韵悠长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中国传统八雅中,茶是不可或缺的一味。
“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日一酌中霖水? 重试君谟小凤团。”明朝三位名人李东阳、萧显、李士实联手写的七律赞六安瓜片,便是最好的证明,诗中不仅赞美了六安瓜片的独特风味,还寄托了诗人对六安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明朝茶学家许次纡在《茶疏》开卷中写道:“天下名山,必产异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六安,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自古就是著名的茶叶产区,这里诞生了很多“名优特”茶叶产品。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绿茶中之精华。明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清朝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曾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六安盛产茶,除了极品绿茶六安瓜片,黄茶中的代表霍山黄芽也是享誉中外。“露蕊纤纤才吐碧, 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清晰地描绘了当时该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繁荣景象,反映了茶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雅迪2024六安马拉松即将在六安市体育中心鸣枪起跑。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六安,品茗一杯地道的六安茶,无疑将是一次难忘的茶文化体验。
诗词里的六安,是一幅幅生动而丰富的画卷。它展现了六安的自然之美、历史之深、文化之厚以及古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这些诗词是我们了解六安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让我们在诗词的引领下,跟随六马走进六安,了解六安,爱上六安。
来源:六安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