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一条河”的记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城水共融 生生不息 —一泓碧水,书写未来发展答卷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9-24 09:21:12 【字体:

  


  我市持续强化生态保护、实施系统治理,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  记者 岳阳 摄

  千年皋城,源远流长;城中,从大别山北麓蜿蜒而来的淠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河孕新生。

  如果把悠悠岸线看作时光轨迹,那么它延展之处皆焕新着城市生长的肌理,蕴藏着新生的机会。当人文与经济共舞、诗意与繁华相融,踩着跃动的节拍,六安乘势而上、聚能前行,正全方位展现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走出一条万紫千红的“花路”。

  一河两岸 向美而行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裕安区独山镇长竹村的西淠河驻驾湾风景区,河岸两边茂林修竹,飘着炊烟的村庄,倒映在河中,随着水波层层荡漾。人们徜徉在步道小桥,休闲、拍照,感受山水合一的诗情画意慢生活……

  一条河,一座城,相互影响,相互成全。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不断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对于建设宜居家园、实现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生态保护、实施系统治理,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淠史杭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的大力推进,变传统管理为智慧监管,进一步提升了灌区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城区,沿淠河打造绿色生态廊道,设置骑行快道、休闲慢道,建设亲水平台、沙滩浴场、赛艇码头等亲水设施,淠河周边新建的六安广播电视塔、六安体育馆等城市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最佳选择和网红打卡地;在乡镇,依托淠河美景优势,建设滨水绿色生态廊道,串联多个水美乡村、小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实现自然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今年元旦,合肥至武汉高铁(安徽段)暨2024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六安北站项目现场举行;也是在当月,金安通用机场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建成投运后,对优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的落地,六安的教育资源再次得到提升……多年来,六安对推动转型升级、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城市建设的阔步迈进,将极大丰富城市元素,让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好家园触手可及。

  以水为墨,以城为纸,结合《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市将以构建“一轴一带、双核五片”的城区空间结构落笔城市未来,围绕G312城市空间发展主轴,向东促进合六一体化,向西联系叶集城区;打造品质老城、六安新城、智造北站、绿色城南和魅力河西五个片区;建设淠河魅力滨水带,优化两岸用地布局,实现拥河发展。

  向上向前 活力满满

  城市,因水而兴,缘水而盛。

  作为承东接西、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汇的重要节点,淠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条河流的孕育下,六安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向上向前,活力满满。

  8月14日,全省首台氢能重卡上线运营交车仪式在六安举行,交付运营的18吨重卡车型搭载明天氢能自主技术115kW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将开辟氢能配送示范应用的新场景。至此,安徽正式实现氢能重卡示范应用零的突破,也意味着六安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往前迈了一步。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目前,包括明天氢能在内,全市共有167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展露锋芒”。

  打造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国知名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开展招商攻坚、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培育壮大、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提升等行动……在《六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中,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

  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产业。近年来,沿淠河流域,我市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一批高标准农田,支持发展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孕育出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百余种名特优农副产品;培育壮大了迎驾贡酒、应流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中煤六安电厂、和襄高速、霍山抽蓄等重大项目,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当前的六安,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多重机遇叠加,在《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未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乡村,力争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度对接合肥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高标准、高起点共建产业链、创新链,激活人才链、资本链,打造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锚定长三角市场,强化优质“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建设,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到2035年,力争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明显缩小。    信念如磐 一脉相承

  站在淠河总干渠源头的丰源湖畔,看着河水一路奔流、绵延不息,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这里,曾是洪水肆虐之地,百姓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浩瀚巨大的工程任务、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一群英勇的建设者,以无畏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挖出了一条人间天河,孕育出淠史杭战天斗地精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新征程上,一个个宏伟蓝图,需要广大干群大力传承和弘扬淠史杭战天斗地精神,团结一心、铆足干劲、敢为善为。

  自挂任金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以来,“85后”干部关世凡便全身心投入到招引项目、引才招工、科技创新等工作中。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去年11月,包括关世凡在内,全市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迎来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他们有的挂任领导班子成员,有的化身招商专员,将在经济建设一线实战两年,他们的表现将作为评先评优、提拔晋级的重要依据。

  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是当前六安鲜明的用人导向,越来越多的干部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有作为有发展,进一步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居全省第四位,2024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的这份成绩单,便是最好的证明。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淠史杭战天斗地精神等,正引领六安580多万干群奋楫扬帆开启新的征程。当前,六安干群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瞄准“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目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各方面改革任务,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再接再厉,演绎今天的精彩,描绘未来的壮阔。

  碧水汤汤,奔流不息。属于城市与河流未来的答卷,还在继续书写。(记者 李珊珊  齐盈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