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八周年】“红苗工程”,让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金寨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嘱托,依托红色山河资源优势,创新实施“红苗工程”品牌,积极探索“娃娃思政课”新路径,将红色种子深植孩子们心田,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
红色勋章点亮信仰之灯
“老师,洪学智爷爷是多大到红军部队的?”
“洪爷爷荣获了六枚勋章,为什么博物馆里只有五枚,还有一枚在哪里?”
……
去年秋学期,在金寨县梅山第二幼儿园蓝城分园,大二班的孩子们在《洪学智打“鬼”》绘本分享活动中,提出了一连串充满童真又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年4月12日,蓝城分园的孩子们与千里之外的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小学生,通过视频连线,共同解开洪学智将军六枚勋章之谜。这是金寨县依托红色资源,探索“娃娃思政课”金寨路径的生动缩影。
为了将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幼儿游戏活动中,去年9月,梅山第二幼儿园开展了红色绘本分享活动。《洪学智打“鬼”》是该园分享的首本红色绘本。
“孩子们会不会有兴趣?能不能看懂?虽然有绘本,但是如何站在幼儿的视角,让红色种子在幼儿心中萌发,我们一时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于是我们决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果然给了我们启发。”提到孩子们,梅山第二幼儿园园长吕珊珊难掩欣喜。
“洪学智爷爷为什么有勋章?“每枚勋章为什么长得不一样?”“不同勋章是不是代表不同的厉害?”红色勋章犹如红色的火苗,点亮了儿童的信仰之灯,也点燃了老师的教学灵感。
“我们苦思冥想如何教,答案其实就在孩子们的问题中。‘教师退后,幼儿在前’的教学理念得到确立,以金寨当地红色绘本为载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儿童为本体,教师通过观察、倾听等方式支持孩子,这就是我们‘娃娃思政课’的基本途径。”吕珊珊说。
在蓝城分园活动室、走廊中,随处可见孩子们用彩笔、黏土和树枝等材料创作的“红色”作品。除了这些,还有对生命的好奇:“我是从哪里来的?”也有对生活的观察:“姓和名有什么不一样?”“清明为什么总下雨?”
自信大方的表达,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大二班老师徐金莲体会颇深:“开始我总忍不住想告诉孩子们答案,但是园长要求我们耐心等待,鼓励支持孩子们自己探究答案。回头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红色精神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红色精神被顺利地植入游戏和生活中。”
金寨县教师发展中心学前教育教研员许丽说:“3至6岁是幼儿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初始阶段。我们用生动活泼,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娃娃思政课’,将红色文化融入游戏、绘本阅读等过程中,‘红色种子’自然地在儿童心田生根发芽。”
红色剧团塑造思想之魂
“雨来哥,你的小木枪,能借我玩一下吗?”
“当然可以啊!”
4月24日16时许,课后服务时间到了,在金寨县莲花学校社团课上,8名孩子有模有样地排练红色短剧《小英雄雨来》,台下的孩子们不时热烈鼓掌,阵阵欢笑。
“很好,真棒!来,看我这样,注意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社团辅导老师郑维锋上场先做示范,再让孩子们慢慢体会人物感受。
为了更好地呈现红色经典,一句台词、一个转身、一次摔倒,小演员们都反复练习,认真揣摩人物内心,与小英雄雨来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敌人那么凶残,为什么雨来不怕呢?”“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为什么雨来还要坚持读书?”在剧中,扮演雨来的四年级学生王厚柱骄傲地说:“跟在老师后面演了几次,非常喜欢雨来聪明、勇敢、机智的形象。离角色越来越近,对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一场排练下来,40多分钟,郑维锋丝毫不觉得累。“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从校门敞开的那天起,我们就去思考、探索,把红色故事写成剧本,然后购买道具,每年选拔学生,进入红剧团。”郑维锋说,不仅有源自课本的《小英雄雨来》,金寨本地的红色故事《还牛记》《炊事班长李开文》《金刚台妇女排》也登上了红剧团的节目单。沉浸式的体验,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成为学校红色教育的精品节目,并入选六安市课后服务特色项目。另外,学校《课后服务社团化 “五育”融合欢乐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全省课后服务典型案例。
红色山河当课堂,英雄史诗作教材。沉浸式表演是金寨县莲花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也是金寨县实施“红苗工程”的一项创新内容。红剧团结合本地红色资源,鼓励教师做“导演”,学生当“演员”,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塑造思想之魂。
红色课堂汲取精神力量
“同学们,今天说说斑竹园镇的大英雄、‘三让’将军徐立清的故事。”莲花学校四(1)班老师桑丽丽先抛出主题,然后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同学们的想法。
“我想知道到底让出了什么?”“我更想弄明白他为什么要‘三让’?”孩子们纷纷举手,提出疑问。“来,我们一起读这首歌谣:‘三让’将军徐立清,让级让位又让衔。高风亮节国民颂,伟大人格光辉闪。”有趣的互动、精彩的故事、动听的歌谣,学生们入脑又入心。
桑丽丽讲述的故事,就源于《红色金寨》小学中年级读本。《两膺上将洪学智》《我爱家乡》《立夏节起义旧址》《邓小平的金寨情》《大湾村的美丽蝶变》……红色读本生动讲述了金寨的光辉历史,讴歌了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革命人物,深刻诠释了大别山精神。
为筑牢红色教育主阵地,金寨县专门成立革命传统教育中心,编写并出版《金寨县红色故事系列绘本》《红色金寨》(青少年版)系列教育读本,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必修课程、进入课表,红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同学们,先听一首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这首红色歌曲,从金寨唱响全国。”4月24日下午,六安市朱文余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金寨县莲花学校校长朱文余,正与八年级的120多名学生互动,这节“红色教育思政课”的主题是“红色金寨听我说”。
“去过很多革命旧址,听过很多革命故事,自己慢慢学会了如何说给别人听。”该校八年级学生陈梦泉从四年级开始连续参加过多次市、县红色故事比赛,也多次获奖。用她的话说:“在红色故事中,能汲取到追梦的无穷动力。”
两年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等36家单位被认定为县级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第一批)。“我们利用好红色基地、重要节日、宣传阵地和综合课程,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朱文余说,学校的德育工作案例《莲香四季 拔节成长》被教育部评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全国典型案例,其中的特色做法“传承基因 做红孩子”,对红色教育落实落地作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作为革命老区,金寨县用好红色基因“宝库”,扎实有序推进“红苗工程”,为全县中小学校配备革命传统教育副校长,组建“红色领航员”队伍,培养“小小红色讲解员”,打造红色优质课程,以红色文化为主导,以思想教育为重心,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推动红色活动求实求新,形成了以看、听、思、做、学、写为主要形式的育人模式,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红色种子”,已然生根发芽。(记者 单姗 储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