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忠诚担当 聚力作为
——2023年全市组织工作实现新跃升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过去的一年,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和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新时代老区组织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为奋力走出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新路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凝心铸魂,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2月6日下午,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召开,全面总结我市主题教育的成效经验及启示,安排部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工作。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全市10361个基层党组织、27.2万名党员,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落实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措施。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1.1万余次,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923次、调研3500余次,联动推进32个专项整治,有效破解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显著成效。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全市各地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好“三会一课”,探索党员分类教育培训体系,持续发挥网站、微信、远教站点、电视栏目等系列平台作用,深入开发老区红色资源电教课件,构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的党员教育新矩阵,形成党员教育常态化、全覆盖、有保证、见实效。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一年来,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六安老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
选贤任能,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部是最重要的发展动能。当前,六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正处在向上走、向前走的关键期、攻坚期,迫切需要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年来,我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眼全市大局、发展需要,系统、科学、规范地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各环节。
突出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坚持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按照德才兼备、人岗相适原则,选拔7名优秀干部到开发区工作,先后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等一线提拔重用23名干部。
坚持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一体推进、同向发力。依托年轻干部“墩苗育才”计划,选派5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开发区挂任班子成员和招商专员。谋划实施“两专一活”系列教育培训体系,举办青训营12期、专题研讨班12个,培训党员干部8000余人次。综合采取“上挂下派”“外训内练”等方式,推动250多名干部在市县双向挂任职、赴合肥“拜师学艺”、到沪苏浙跟班学习,到基层一线岗位挂职锻炼中经风雨、长才干。
年轻干部是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坚持从长远出发、大局考虑,组织开展新一轮年轻干部调研,分类别、分专业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258名年轻干部入库管理;提拔“80后”县处级干部45人,“80后”县处级干部比例达16.1%,县区领导班子实现“85后”干部配备全覆盖。
坚持从严管理和鼓励担当高度统一,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将开发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体纳入市委综合考核,单列指标体系,推动开发区同台竞技、比学赶超。
强基固本,筑牢基层坚强战斗堡垒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
在农村,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进“三个一”配备工作,全市完成“三个一”配备的村达98.1%;创新实施“沉浸式跟学”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完成首期30名乡镇党委书记、54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乡村一线跟学培训任务;常态推进村干部队伍“激浊扬清”专项行动,全市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建设率达100%,新增用信户居全省第2,新增贷款额居全省第3,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城市,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开展“一抓实两促进”工作,以实体化运作小区党支部为基点,激活党支部治理“前哨”功能,建立健全物业服务评价审计、“三方议事”、公示通报等机制,推动物业服务质量和业主自治水平同步提升,全市小区党支部组建率、业主委员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实现“3个100%”,3个小区被评为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
在新兴领域,强化政治引领促发展。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增至48.5%、社会组织党组织单独组建62.56%。成立3个行业党委,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80个、群团组织157个。实施“映山红”党建品牌提升行动,累计培育“微品牌”300余个。聚焦“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培育产业链党建联盟18个。常态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员“三访三察”1721人次,收办企业诉求问题396个。
广聚英才,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在去年8月30日召开的全市奋力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上,来自各条战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100名优秀人才,获市委、市政府表扬激励。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一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一条条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举措,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营造了近悦远来、安心安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举措强化人才供给。聚焦重点领域紧缺型人才需求,创新实施“政录企用”三年行动计划,首批招录238名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到重点产业企业工作。首次从6所高校选派9名专业人才挂任市直主要经济部门副职,增强经济部门领导班子抓产业促发展能力水平。建立“以才引才”机制,选聘17名院士等专家担任我市“人才顾问”。
建强平台打造引才磁场。实施人才梯度培育工程,深入推进“百名博士进企业”,促成14家企业柔性引进21名博士。开展全市首批“博士驿站”推荐申报工作,评选10家企业授牌设立“博士驿站”。持续深化“攀亲结缘”工程,搭建博士后联合体创新平台,平台内的企业已累计获专利456项,成果185个。
优化环境涵养人才生态。举办全市“鸿雁”人才季启动大会,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达成就业意向6120人。系统集成人才新政60条,提高高层次人才服务质量,推动企事业单位正高级职称人员纳入干部医疗保健范畴。
春山可望风正劲,奋楫扬帆逐浪高。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用脑用心用力谋实事、重实干、求实效,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六安高质量发展。(陆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