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评论】推进工业强市加快老区高质量发展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十,全市工业强市大会召开,对工业强市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向全市释放重工强工、工业强市的强烈信号,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新春第一会,以工业强市开篇,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坚定不移走出具有六安特点的工业强市之路。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现代化。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积树成林”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向上走、向前走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为老区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以来,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工业经济功不可没,工业强市是老区振兴的必由之路。
当前,六安区位优越、资源丰富、腹地广阔、产业具备较好基础,同时,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市对口合作、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合六同城化等重大发展机遇叠加。潜力巨大、机遇难得,六安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其时已至。我们要坚定不移把工业强市作为主战略,带动城市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走好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希望在工业、关键靠工业,工业必须打头阵,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六安特点的工业强市之路。
走出具有六安特点的工业强市之路,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鲜明的产业特色、强大的产业集群是核心竞争力,产业链条越长、产业生态越好,发展动能就越强劲,主导产业特别是首位产业至关重要。要把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风口和历史机遇,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广泛应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赋能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要发挥我市铁矿、钼矿、绿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高效开发利用,形成矿产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集群,做精做优食品健康产业集群,着力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要围绕龙头形成配套,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六安的产业名片和产业辨识度。
走出具有六安特点的工业强市之路,要做强开发区主平台、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开发区是基本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要树立大抓开发区鲜明导向,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深化开发区改革和园区合作共建,鼓励各开发区与合肥、上海等沪苏浙园区开展实质性合作,推深做实六松产业园、合霍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做大体量、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关键靠招商引资。要坚持大抓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上,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把准产业升级方向和自身比较优势,以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狠劲和韧劲,全力以赴、招大引强。
走出具有六安特点的工业强市之路,要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健全调度考核机制。工业强市离不开土地、金融、人才、科技等要素保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更不能“卡脖子”。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全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把服务企业作为党委、政府的天职,把服务现有企业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要推动要素保障专班高效运行,全力梳理摸排要素需求和供给,持续扩大土地、用工、融资、能耗、人才等要素服务保障进园区。要优化直接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
推进工业强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事关全市发展的大战略,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都能从中找到作为空间。我们要优化考核评价办法、完善调度机制、加大表扬激励力度,系统落实省委“三地一区”“七个强省”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加快工业强市步伐,以实干实绩走出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新路。(皖西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