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把农村教育做成一首诗
——记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董艳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是一片叶子,也要向着阳光洒下的方向……”9月1日,开学第一天,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五(1)班的教室里,授课老师董艳正带着学生们朗诵诗歌《向着明亮那方》,朗朗的读书声中饱含着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温婉、优雅、知性,是董艳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董艳已坚守农村教育18年,秉承着“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书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这一信仰,在教学中潜心研究符合农村孩子的大读写教学,提出了“田园诗意教育观”,以智启智,以爱育爱,以成长帮助成长……
而这一切,还得从董艳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困惑说起。2011年,在异乡从事了五年农村教学工作的董艳,回到了家乡的户胡镇中心小学。由于长期用嗓,董艳的嗓子出现了问题,被医生告知不能再上课,这可急坏了她,不能上课就去听课!接下来的两年中,董艳开启了听课之旅。“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得天真、活泼、善于言辞,但高年级的孩子便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流里流气,有的孩子甚至在中年级就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面对这种现象,董艳感到困惑、无助,孩子们怎么会变成这样?如何才能把他们带向真、善、美的生命王国?
观察、思考、探索、尝试,结合自身多年阅读凝聚的知识和力量,2013年暑假后的新学期,董艳带着提前收集的大量儿童诗,以授课老师的身份再次走进了课堂,开启了一场以抒写“乡土人生”、深埋“乡土情怀”为主旨的“乡土乐课程”的长途跋涉,探索“田园诗意教育观”,在教室里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课堂上孩子们的眼中有光了。”董艳欣喜地发现,在诵读过小古文《放风筝》之后,孩子们在午餐时都能安静有序排队下楼,盛汤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自愿让更小的孩子先来。“文字的精髓悄悄影响了孩子,这种无痕教育就是孩子需要的教育。”董艳告诉记者,这些年的教学中,有太多感人的瞬间,孩子们第一次写诗、第一次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信、第一次在省级读书创作比赛中获奖、第一次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这一切的变化,她都看在眼中,喜在心里,也更坚定了这场“革命”的信心。
“现在翻开一篇短文,孩子很快能找出中心句,看出文章的结构,对事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作为董艳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家长,张国权坦言,刚开始并不理解董艳的教学方式,并未认识到读书、读诗、写诗的重要性,但随着孩子视野的开阔、情感的丰富以及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他才明白了董艳的良苦用心。“能遇到这样优秀的老师,我们感觉很欣慰,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从董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中受益。”张国权感慨道。
随着董艳先进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来自大城市教育界的橄榄枝纷纷向她抛来。面对发达的城市、先进的教育水平、丰厚的薪资待遇,董艳有点心动了,但看到她那群可爱的孩子们,董艳的心又坚定了。“愚人节那天,我告诉孩子们我可能要离开这里了,不再教他们了,没想到很多孩子都哭了,甚至有孩子质问我,我发现孩子们胆子大了,敢于创新了,我的眼泪掉了下来,也在心里下定了做乡村教师的决心。”董艳说,后来她告诉孩子们那是愚人节的游戏,有些孩子还把它写进了日记里。
“刚开始并不理解她的选择。”董艳的爱人魏楠如是说。在他的心中,妻子是个十足的工作狂,由于胆子小,董艳还经常拉着他一起加班到深夜。因此在面对其他城市的邀请时,魏楠想要妻子欣然接受,自己也想跟着她一起去大城市闯闯,但妻子就是不愿意去。“后来,看到孩子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也渐渐明白了她的心思,想着跟她一起扎根农村,为她做好后勤保障。”魏楠笑着说。
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沐浴古来之风”课程;以“儿童诗读写”为主题的“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以“整本书共读”为主题的“荡舟书海”课程;以“描摹乡土生活”为主题的“品味乡土生活”课程……现如今,董艳的“乡土乐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在她的带领下,师生共读了500多本书,累计创作了3000多首儿童诗,30多个孩子的诗歌、文章发表在刊物上……她还带着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的师生团队读写思行研,引领乡村教师成长、壮大。
“董老师对我们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她,她还会送给我们魔法拥抱,鼓励我们,增强我们的自信心,现在我几分钟就能写出一首小诗。”学生赵琳琳的这番话或许就是对董艳将农村教育做成一首诗的最朴实而又最生动的评价。(记者 齐盈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