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淠史杭岸边的那棵“树”
——淠史杭工程总设计师黄昌栋的故事
昔日如火如荼的战斗场地, 今朝宜居宜业的生态福地。 记者 田凯平 摄
195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物资匮乏、百废待兴,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安徽人民在千里江淮大地上,修水库、挖渠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拉开了建设淠史杭工程的序幕。
开山劈岭,引水上岗,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千千万万的建设者,始终把一腔热血奉献给淠史杭工程,甚至把生命留在了建设一线。其中一位,是负责淠史杭工程规划设计、被誉为淠史杭“活地图”的黄昌栋。1958年,淠史杭工程正待上马,急需工程方面的人才,当时正在淮委工作的黄昌栋被兼任淮委副主任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直接调到淠史杭工程指挥部,负责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
“当年他来六安工作的时候,我们举家来到这里,就住在水利部门的家属宿舍。”黄昌栋的遗孀朱桂香回忆道,“当时他工作很忙,一心放在淠史杭工程建设上,家里的事情几乎没时间管。尽管家就在市区,他每周回家的次数很少而且很晚。”从朱桂香的寥寥几语中,可想而知当时黄昌栋工作的忙碌与紧张。
淠史杭工程是边设计、边施工,有时这边的建设蓝图尚未确定,那边的进军号角已震天响起。黄昌栋手下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在一起不过三四十人,设计任务之重超出常人想象。为此,他跑遍了灌区的每个角落。为了实地勘察地形,精准测量地貌,他们经常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回到工地后,还要通宵达旦地进行数据整理、规划设计,白天又要和群众一起改良工具,或者帮助攻克施工难题,每天工作长达18个小时以上。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黄昌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项设计,他的很多创意设计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新意。在编制淠河灌区规划时,他提出放缓渠道比降,增加自流灌溉面积,节省投资的方法;在编制史河灌区规划时,通过反复实地查勘,他提出开挖平岗切岭,改抽水灌溉为自流灌溉,最终给国家减少一次性投入达数千万元,腾出良田数千亩。
“在我小时候,父亲的同事们都对我说,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提及淠史杭工程,一串串数字、一个个地名,他随口就报出来,大家都说他是淠史杭的‘活地图’。”黄昌栋的小女儿黄丽芳说。
当年年幼的黄丽芳对父亲的印象不多,然而有一件事却深深刻在她的心里。“父亲很早就病了,经常肚子痛,母亲让他去医院看一看,他忙着工作一直硬挺着不去。有一次在办公室开会,肚子疼得受不了,他抵着桌角咬牙坚持,后来晕了过去。同事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挂完水身体刚好一点,他就急急忙忙赶回去继续工作了。”黄丽芳说,父亲是个“工作狂”,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到医院检查时被确认肠癌晚期。1964年,在住院期间,黄昌栋的身体越发虚弱,吃不进东西,瘦得皮包骨,针打不进去,心里还在牵挂着工程建设。他请人通知同事们来病房里开会,在病床上他对淠史杭工程修正规划提出了40多条建设性意见。
最后的日子里,黄昌栋的心愿是再到五里墩大桥上去看看。当妻子和同事们把他抬到淠河总干渠边时,他潸然泪下地说:“河堤上的树都这么大了,可是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我死后,就把我埋在岸边岗上,死了,我也要守着淠史杭,听听流水的声音。”1964年5月31日,黄昌栋因病去世,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六安地委遵从黄昌栋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淠史杭岸边的望城岗。
时任淠史杭工程总指挥的赵子厚书送挽联:“在水利事业中勤学苦钻毕生如一日,为建设淠史杭辛劳奔波技术树楷模”。
从治淮到兴建淠史杭,黄昌栋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祖国的水利事业上,闪光的生命汇进淠史杭的历史长河,融进“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记者 崔璨 康家佳 实习生 谢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