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让氤氲书香浸润小康

编辑:宋明俊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08 09:23:42 【字体:

  在六安市人民政府对面的广场旁,有一座显眼的砖红色建筑,节假日里,很多人排队等待进入。这就是高颜值的“网红”场所——六安市图书馆。

  走进六安市图书馆,第一感受是舒适、轻松与体贴。正值周末,图书馆二楼少儿阅览区里,孩子们三五成群,或在借阅书籍,或讨论着哪本书好看,或在桌前写作业。这座开馆只有一年的图书馆,已经成为老区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数据显示,一年来,六安市图书馆累计图书流通量160余万册次、累计到馆客流110万余人次,每月客流量、活动场次位居全省16个地市级图书馆第一。

  图书馆是什么?有人说是丈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有人说是人们的“第二起居室”,还有人说是“社会第三空间”。种种说法不一,但都肯定了图书馆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借用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的定义,这是一处“不受功利限制的空间,个人的喜好、趣味与追求会像植物一样静静生长”。

  人类发展中的文明光芒,依靠书本、图书馆为现代人保留至今。早在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就雄立在地中海之畔,其建立的唯一目的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尽管这个图书馆后来焚毁了,但它点燃的文明灯塔却照耀整个欧洲,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丰碑之一。如今,图书馆作为一种知识产业、公共文化机构,是全民教育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职能,是公众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随着技术进步,图书馆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化时代知识传播逐渐碎片化,“低头一族”沉迷各种眼花缭乱的娱乐文化中,书籍、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遭遇巨大危机,以这些文化产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图书馆,也面临着被现代人边缘化的危机。的确,在被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占据闲暇时光的当下,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捧着一本书品味呢?

  面对挑战,“图书馆们”纷纷寻找应对之策,改变传统运营理念,走创新之路。 “我们在图书馆建设运营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以读者尤其以年轻人为中心的理念。 ”六安市文旅局文化艺术科副科长杨转告诉记者。在图书分类上,六安市图书馆引入营销分类法,提高图书展示率,加大读者“第一眼”信息量,帮助读者在最短时间找到最适合的图书。在图书馆内部设置上,打破传统图书馆分区概念,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新书区、文创产品区、休闲餐饮区等功能区,解决图书馆新书副本不足、多元化需求供给不够等问题。

  打造多元化公共阅读模式。现代化图书馆,其功用不仅仅是提供一个阅读的静谧空间,而要成为一个集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六安市图书馆开馆以来,陆续邀请曹文轩、杨红樱等作家来馆讲座,并举办诗歌展、剪纸培训等特色活动,丰富市民生活。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也要接受并应对电子阅读浪潮,不能将传统纸质书数量作为唯一的标准,既要关注来图书馆读书的人群,也要关注那些足不出户想阅读的人群。作为地级市图书馆,六安市图书馆入藏纸质图书46.2万册,而可供读者在线使用的电子文献馆藏量已经超过69万册。

  不断提升服务读者质量。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藤蔓再长,其工作之果还是要落到为读者服务上。现代图书馆,要从高不可及的学术殿堂俯低身子,贴近读者需求。在六安市图书馆,馆内各处都安放了大小不同、高低不同、软硬不同、材质不同的椅子,读者可以直坐,可以半躺,甚至能以“葛优躺”的姿势阅读书籍。 “我们图书馆采购了110种不同样式的桌椅,就是为了让读者都能找到舒适的位子愉悦地享受阅读的时光。 ”杨转说。贴心的服务,让六安市图书馆少了一些“不近烟火”,多了几分“平易近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文化小康同样不能落下。数字化时代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路径,促进全民阅读,在城市中点亮文明之光,氤氲书香浸润人们的心田,也浸润人们的小康生活。(袁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