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汛情 勇担当
——抗洪排涝一线的党员故事
入梅以来,接连10次强降雨侵袭着我市,尤其是7月17日至20日降雨为历史罕见的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强度大、灾害重,淫雨成灾,皖西大地一时间险象环生……险情就是命令,是“防汛人”的指战令,更是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的党员干部不畏困难,冲在抗洪最前线,用身躯筑起一道“红色”堤坝,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留下一个个忠诚、奉献、担当的感人身影。
“我在前线,她也在”
在肆虐无忌的洪水面前,无数人为抗洪抢险谱写了壮丽的华章。有奋战数日未眠的党员,有星夜驰援一线的民兵,有自发冲锋在前的百姓……还有河湖管理处的王振根和他的妻子。
7月17日,特大暴雨袭击我市,王振根日夜奔忙在排涝防汛一线。17日晚上,大雨下了整整一夜,王振根的手机响个不停,“雨量太大,水位上涨很快,我们需要自己手动开机,时刻防止跳闸”。
7月18日晚,大雨暂时停了下来,早已浑身汗臭味的王振根打算回家洗澡换身衣服再来值班,刚开车到小区,大雨又下了起来,王振根立即将车掉头,赶紧往张小园泵站赶,“我是一点都没敢耽误,开车直奔泵站,回站的路上,水已经淹没了半个车轮”。
“我在前线,她也在。”王振根爱人在安徽惠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洪水发生后,公司带着60人的专业防汛抢险队伍来到金安区双河镇抢险救援,她第一时间报名,义无反顾地去了双河镇,“我们俩现在是通过手机相互‘汇报工作’。”手机对话框中,夫妻俩相互鼓劲,相互提醒注意安全。
所有的水利人对于“防汛”都有着自己的深刻记忆,不仅如此,连带家人对于这个特殊时期也印象深刻。王振根自己有着太多的经历,一家人也有着额外的认识。女儿很懂事,常说,“爸爸,只要一下雨,我就知道最近一段时间见不到你了。”家里人也已经习惯他的工作状态,汛期里很少打电话给他,“知道他忙,家里不让他操心”。
“一只眼睛,我也能开机组”
“雨下这么大,躺在病床上怎么都不安心……”记者见到张小园泵站的李卫民时,他正忙着在泵站机组室巡查。
7月17日晚,刚刚动过青光眼手术的李卫民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雨又下大了!”窗外哗啦啦的大雨如同浇在他的心上,令他焦躁不安。“喂,老刘,站里水情咋样了?你忙得过来吗?”李卫民一次次给当班值守的站长刘栋打电话,第二天天还没放亮就让刘栋接他回站。挨不过他的执拗,7月18日上午,刘栋只好接他回站,“当时医院内涝,李卫民眼睛带着纱布,蹚着深深的积水跟着我回来了,医生交代他才动过手术要多休息。”既心疼又无奈的刘栋深知暴雨洪水面前水利人肩上的职责。
李卫民所在的排涝站——张小园泵站是城区四大排涝站之一,是淠河城西水系唯一的排涝站,负责整个河西片区涝水排出,如果这里出问题,那么上游的徐渡村等3个村近万亩农田,甚至河西新城都会内涝。回到站里的李卫民看着一望无际的洪流,建议立即加大开机力度,降低河道水位。李卫民和同事们一起开启了无眠的4天3夜。“眼睛刚动完手术,不休息的确有点疼,我就过两个小时点一下眼药水,闭目养神一下,紧要关头,不是我能休息的时候。”李卫民说道。
“这儿的老百姓都说我们是‘傻子’,大雨滂沱,别人往家回,我们往外跑。他们也说没有我们这几个‘傻子’,今年肯定家也保不住了,庄稼也保不住了。”刘栋告诉记者,泵站有四名工作人员,全是党员,他们就是要把工作岗位打造成党员先锋模范岗。“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没问题。”
既是红色堡垒,也是铜墙铁壁
河湖处有8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抗洪排涝一线竖起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他们的身影温暖了这个潮湿的雨季,温暖了人心……
“每年的汛期对于我们水利人来说就是一场大考,面对考验共产党员更应该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7月1日,在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党支部大会上,支部书记陈久顺郑重地说道:“我们要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牢记在心里,多想想自己肩上担当的责任,勇做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坚实堡垒。”
各负其责、守水有责、守河湖尽责;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反映、第一时间回应、24小时在岗。面对洪水,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党支部全体党员众志成城、擂鼓作战,全处职工全部充实到排涝一线,24小时坚守岗位,全力守护平安河湖,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红色堡垒。忠诚担当、舍小家、顾大家是这群水利人的信仰。危急时刻,他们把人民群众安全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据了解,由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管理的张小园、平桥、大雁河、苏大堰4座排涝泵站和21个涵闸是主城区防洪排涝安全的重要屏障。自17日晚强降雨“登场”以来,所有泵站均开启“强排”模式,全员在岗、全天值守,确保泵站高效运转,目前累计排涝约75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半个中型水库的水量。(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婷婷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