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时评>详细内容

从六尺巷看基层治理大智慧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0-22 14:55:08 【字体:

  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相传清代名臣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争执,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利用权势摆平此事。然而,张英却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见状,也深受感动,同样让出三尺,于是六尺宽的巷子便应运而生。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百米六尺巷,礼让大文章,一段长约百米,宽两米的小街巷,蕴含着基层治理大智慧。

  一、德治引领铸魂。在古代社会,儒家思想主导着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德治国、以礼待人。张英作为朝廷重臣,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宽容、礼让的美德。他的行为不仅化解了邻里矛盾,更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在基层治理中,道德的力量往往比法律的强制力更为深远。通过道德引领,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温情调解凝心。在古代,官府对于民间纠纷并非一味地依靠法律裁决,而是更倾向于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张英的回信实际上就是一种调解行为,他没有直接干预纠纷的具体处理,而是通过道德劝诫,引导家人和邻居自行解决矛盾。这种调解方式既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又能够维护邻里关系的和谐。在基层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纠纷往往涉及人情世故。通过温情调解,可以充分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和情感需求,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纠纷的妥善解决。

  三、多元化解促和。一个小小的邻里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张英深知这一点,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向世人展示了如何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在古代基层社会,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官府通过各种方式,如道德教育、纠纷调处、治安管理等,来维护社会秩序。六尺巷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在基层治理中,要注重从细微处入手,及时多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以古鉴今,以文化人。近年来,桐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六尺巷“和为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治理理念,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借鉴古代智慧,创新治理方式的典范。(刘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