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当向人民而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民生问题关乎国之根本、民之所需。无论是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还是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都承载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着眼于基层、着手于精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民生痛点、落实好民生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广大群众享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红利。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回顾改革开放史,从小岗村“大包干”的一声惊雷、浙江义乌“买全球,卖全球”的发展奇迹,到“铜墙铁壁”“螺丝钉”“拓荒牛”“追梦人”的“时代符号”,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抓建设、谋发展,是各项改革事业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法宝。党的主张与人民需求有机统一、制度改革与首创精神同频共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融互促,正是这份根植于人民当中的改革伟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民生的温度,就是改革的尺度、中国式现代化的厚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把群众呼声记在脑中、把民生实事抓在手上,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近年来,聚焦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在医疗、就业、教育、户籍、养老等方面靶向施策、逐一破题,一个个新理念陆续提出、一项项硬举措接连出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食有所安、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逐步构建,人民尝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甜头”,收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硕果”。
干部的“实干度”决定了发展的“含金量”。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深水期,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向人民而行,把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风向标”、检验中国式现代化成效的“试金石”。要强化系统思维,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辩证关系,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要破除“唯经验论”“不敢越雷池半步”等思想坚冰,摸清利益固化的问题症结、找准破题突围的三寸要害,真心实意改、真刀实枪干、真金白银投,用实打实的工作措施、硬碰硬的工作作风,让各项改革举措从“最先一公里”萌芽,在“最后一公里”生根,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磅礴力量。(姚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