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标识,为何让“方便”变得不方便
《法治日报》3月21日报道,北京的王女士如厕时因看不懂卫生间标识而遭遇尴尬,直到看到有女士从里侧的一间厕所走出来,她才确定那个是女厕所,外侧的是男厕所。王女士向记者抱怨:“尽整一堆花里胡哨的标识,看也看不懂。公共卫生间门口标个‘男’‘女’有那么难吗?”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纷纷列举时下部分公共场所越来越晦涩难懂的卫生间标识,不少网友吐槽道“只是上个厕所,别再为难我了!”。
看似小事的公共卫生间标识问题之所以引起公众共鸣,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部分公共场所,特别是一些高档酒店、商场片面追求“创意”,标新立异制作的公共卫生间标识五花八门、混乱难辨、让人晕头转向的现象的确存在。有的只有英文没有中文,有的只有三角形、水滴、斜线等抽象的艺术图案。如此种种,让如厕者不得不忍着内急反复做着脑筋急转弯的思辨推理后,冒着误入被指非礼的尴尬或风险解决刚需。着实让“方便”变得不方便,无怪乎有网友戏称:“没点文化,厕所都不敢进了。”
公共卫生间标识的主要功能是性别指引,标识是否简洁明了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使用体验,显而易见实用性应该始终摆在首位。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儿童这些特殊群体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在提倡创新创意的当下,少数设计者为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意设计,将“时尚感”“高级感”等置于实用性之上,“花样整活”出繁复、模糊、晦涩的标识。如果牺牲了公共标识最基本的性别指引实用功能,遭到公众质疑和批评,也就不难理解了。
诚然,创意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对公共卫生间标识进行创意设计,本身无可厚非。尤其是随着国际化、个性化日益融入普通公众生活,美观、时尚的公共卫生间标识,的确能让观者眼前一亮。但再好的创意也要建立在实用、便民的基础上,否则再高级、再时尚的标识也是华而不实的。这背后折射的不仅仅是对创新创意的误读,也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思维的典型表现,更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背离。
细节体现人文关怀,一个小小的公共卫生间标识,值得被认真对待,值得引发我们对于公共标识设计与管理的深思。因此,笔者呼吁公共卫生间标识设计者和管理者更要回归理性、回归常识,在追求创意和美学表达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实用、便民为先、为重,必须兼顾实用性和创新性两者的完美统一。当然,有关部门也要本着“民生无小事”的理念,适时出台统一的公共卫生间标识指导性规范,比如划定“男Men,女Women”标识必须出现的“能看得懂”的底线,同时也为创新创意留足发挥空间。这样既能避免“男女不分”引发尴尬,也能产生创意个性化的审美效应。(李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