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菌草事业实力“出圈”
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中国扶贫“菌草鼻祖”的林占熺,年近八旬仍在为菌草事业四处奔走。他以草代木、点草成金,在看似无用的“野草”和富民增收的菌菇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连金桥”,为生态保护、科技扶贫与技术援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草代木,他把论文写在生态环境中。为了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林占熺大胆提出“以草代木”的创新想法,并克服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等困难,锲而不舍开展科技攻关,让菌草成为了“中国的骄傲”。林占熺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天平不偏不倚,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扶贫实践课”。在巩固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守住“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力、相向而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不能以牺牲生态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也不能因噎废食,让生态保护成了经济发展的“拦路石”。
点草成金,他把论文写在农民饭碗里。为了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林占熺坚决不申请专利,将菌草技术的门槛一降再降,让农户成为技术进步的最大受益者。他正如自己培育出的菌草那般,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前往最艰难最困苦的基层开展技术推广,励志让地球仪上的“红五星”再多一点。“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党员干部要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把自身摆到为乡村抓党建、聚人才、谋发展中去。引导广大群众用辛勤劳动巩固脱贫成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攻坚克难,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披荆斩棘,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产业强起来、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生如菌草,他把论文写在家风传承上。堆积得直抵房梁的书籍、塞满优良野草的行李箱……在林占熺的言传身教下,家中长女林冬梅从小就树立了“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前些年,林冬梅跟随父亲的脚步,把目光放在了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上,目标为“种下黄河千里菌草生态屏障”。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国家肌体的细胞,家风蔚然,则政风清朗、国风浩荡。优秀共产党人留下的动人家风故事,已然成为我们党优良作风的鲜明底色。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在弘扬优良家风中践行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培养一批能担重任的可靠接班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姚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