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陕西”之咸阳渭城区:帝国故都展新颜
10月16日至18日,新华网携全国主流媒体30余名摄影记者走进咸阳市渭城区,举办“万千气象看陕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网络主题活动,深入挖掘渭城区在各领域的发展成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时,留下了千古绝句《渭城曲》。渭城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曾是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文物荟萃,古迹众多,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
渭城区知名企业聚集, 科教力量雄厚。辖区内有众多中省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大中专院校坐落区内,为企业创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渭城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奋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渭城力量。
10月17日拍摄的咸阳市渭城区清渭楼夜景。
10月17日,咸阳市渭城区渭河岸边烟雨朦朦。
10月17日拍摄的咸阳市渭城区老街。咸阳老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脉。这里不仅有文博馆、美术馆、非遗馆、民俗馆,还有众多文物古建遗址。咸阳老街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咸阳市历史文化底蕴所在,也是集“食、游、购、娱、住”等多维度的综合旅游体验地。
正在建设中的咸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大楼。
10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实训车间学习。
10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参加实训学习。
10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展示用数控设备雕刻的蛋雕。
10月17日拍摄的西藏民族大学教职工住宅楼。咸阳市渭城区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套服务,提升老旧小区“气质”。将西藏民族大学教职工13栋住宅楼加装50部电梯,有效改善了教职工居住和出行条件,提升教职工生活品质。
10月17日,游客冒雨在咸阳市渭城区文汇口袋公园游览。该公园以丝路文化为脉络,将陇海铁路主题文化和秦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设有地面喷泉、火车艺术廊架、景观灯组、蒸汽火车头及车厢、时光游廊桥等项目,打造了城市靓丽名片,深受群众欢迎和赞誉。
10月18日,游客在咸阳市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3D涂鸦墙下拍照留念。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运用3D涂鸦艺术,将20世纪80年代人们喜爱的奶糖、汽水、泡泡糖、棒棒糖、爆米花以及老街风景呈现在游客面前,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互动打卡,感受浓郁的怀旧风情。
10月18日,游客在咸阳市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与一幅3D涂鸦画互动。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运用3D涂鸦艺术,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喜爱的奶糖、汽水、泡泡糖、棒棒糖、爆米花以及老街风景呈现在游客面前,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互动打卡,感受浓郁的怀旧风情。
10月18日,游客在咸阳市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打卡留念。
10月18日,咸阳市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的一名土特产经营者在展示刚出锅的麻花。
10月17日,游客在渭河岸边的步道上行走,远处是古渡廊桥,该桥是全国首座秦建筑风格、双层人行景观廊桥。
10月17日,游人和居民从咸阳市渭城区凤凰台前走过。凤凰台是市区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高台古建筑群。
10月18日拍摄的长庆石化公司一角。坐落在咸阳市渭城区的长庆石化公司将氢能作为连接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桥梁,积极推进氢资源综合应用相关研究,参与陕西省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氢能源“制—储—运—加”一体化发展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咸阳市将长庆石化公司确定为“清洁低碳能化产业链”和“氢能产业链”双链主企业,并将公司氢能生产列为省绿氢示范项目。2022年,公司开始筹建2000方/小时的氢气提纯装置及充装系统,2024年6月建成投运,每年可为市场提供1500吨氢燃料电池用高纯氢,有效提高了氢气生产和供应能力,打通了关中地区氢能制取和应用廊道。
10月18日,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长庆石化社区的居民在排练舞蹈。 该社区不断创新党建活动形式、丰富党建活动载体,进一步满足更多群体个性化需求,让党员群众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