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国内新闻>详细内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游客来了,小康近了——生态旅游引领湖北山区蝶变二三事

编辑:高方勇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09-24 10:16:10 【字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游客来了,小康近了——生态旅游引领湖北山区蝶变二三事

  新华社武汉9月23日电 题:游客来了,小康近了——生态旅游引领湖北山区蝶变二三事

  新华社记者李伟、田中全

  “以前这里到处是破房子,现在村民以房屋入股,贫困户变成了民宿主人,吃上了旅游饭。”看着错落有致的民宿、争相拍照的游客,湖北省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村民刘明建告诉记者,是农旅融合的扶贫政策,让村庄开启了特色小康之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游客来了,小康近了——生态旅游引领湖北山区蝶变二三事

  游客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的新改建民宿观光(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伟 摄

  为了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武当山特区近年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改造计划,对33个村的民居进行民宿化改造。刘明建便是参与改造工程并从中受益的村民。

  起初,乡村旅游示范改造计划遭遇阻碍:由于思想意识保守,当地部分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并不热心。村支书林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带头做示范。心门一开天地宽,村民们想通了,小康之路也近了。

  当地政府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引进市场主体,拆危房、改建新房,打造中高端民宿。还通过以房入股、村民与民宿经营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的方式,让村民的房屋资源变为资产、股金。村民既不用承担房屋改造费用,也不用承担运营风险。如今,元和观村已有30栋民宿房屋改造完工,预计可带动相关农户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

  更加不可思议的变化发生在鄂东南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站在“亚洲第一天坑”前,放眼望去,绿植漫山遍野。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寸草不生、千疮百孔的矿山。

  “这是一代代采矿人挖出来的。”面对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天坑”,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说。“我们把一座大山送进了高炉,这里也随之变成资源枯竭、荒无人烟的土地。”

  为了修复生态、坚持绿色发展,黄石市另辟蹊径谋转型,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盈利新模式,将工业遗址改造为文化公园,在露天采矿废弃的岩石堆上种植生态复垦林,改善矿坑周边的植被环境和地质条件。通过全力打造“森林化矿山”,当地形成了“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的生态环保格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2)游客来了,小康近了——生态旅游引领湖北山区蝶变二三事

  游客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观光拍照(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首家国家级矿山公园,每年游客量从最初的2万人次增长到现在的约20万人次。生态转型让矿山人看到了新希望。70岁的大冶铁矿退休职工巫东明说,矿山人一代又一代接力种树,硬岩废矿山“铺上”万亩槐花林,环境变美了,人气更旺了,旅游收入增加了。“以前大家都想离开,现在我们都愿意留在这里养老。”

  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湖进人退”的取舍,也让生态更好,游客更多,村民更富。

  “以前都是我给别人打工,现在是别人给我打工。赚了钱,我也要好好享受生活,也要去外地旅游。”52岁的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坪阡古镇农家乐老板卢德焱说。几年前,他家从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移民搬迁到坪阡古镇开启新的生活。如今,卢德焱一家早已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在距离坪阡古镇20公里的山上,就是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为保护大九湖生态环境,神农架林区对大九湖湿地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将当地村民安置到新建的坪阡古镇。“为确保所有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政府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详细调查各移民户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扶贫方案。”大九湖镇党委书记唐军说。

  2015年,卢德焱签下搬迁协议,随后与亲戚一同搬到坪阡古镇。作为大九湖游客集散中心,坪阡古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居民奔小康。卢德焱在政府帮扶下办起农家乐,生意蒸蒸日上,年收入可达50万元。他感叹道:“以前是农民,现在当老板,后悔没有早点搬。”

  2013年以来,共计460余户1400余名大九湖村民陆续搬迁至坪阡古镇,大多数家庭投身旅游业。现在,古镇一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8亿元,占整个大九湖镇经济收入的78%,人均旅游收入过万元。

  “大九湖以前只是千余村民刨食的湿地,现在以其焕然一新的美丽容颜每年吸引超过60万游客‘打卡’。”神农架林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老百姓富裕了,眼界开阔了,观念转变了,会更加珍惜呵护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