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坚守不言悔
10多年如一日,她一边精心照料婆婆、公公和丈夫3个残疾人,一边抚养2个孩子,还不忘发展养殖业脱贫,在霍邱县宋店乡胜利塘村姚庄组,柔弱肩膀扛起千斤鼎,张玉琴不幸的人生、厚重的爱,耳闻之人无不肃然起敬。
1998年10月,张玉琴从本乡山洪村嫁到了胜利塘村刘启军家,与公婆和丈夫4人依靠近7亩农田为生。2003年春,为了能使即将上学的4岁女儿和全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她把孩子交给公婆照看,和丈夫一同到广东省潮州市彩塘镇干起了不锈钢用具抛光活。由于勤劳能干,她和丈夫一年能净赚4万元钱左右。2004年10月,她又喜得一子。正当她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的时候,不幸接踵而来。2008年12月的一天,张玉琴的公公刘士奎骑摩托车外出办事时被一三轮车刮倒,右大腿骨被摩托车砸断,肇事者趁黑逃逸。时隔不到2个月时间,33岁的丈夫搭载工友摩托车到彩塘镇办事返回时,被一素不相识的骑摩托车者追尾,两个驾驶员当场死亡。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因颅脑受伤严重引起下肢瘫痪和语言障碍。
经当地有关部门调解,2个死者的丧葬费用等和1个伤者的医疗费用等全部由3个家庭各自承担,互不纠缠补偿。此后,张玉琴带着丈夫先后辗转广东潮州、安徽合肥和六安等地治疗,不仅花光了她和丈夫10多万元的打工积蓄,而且还欠下了3万多元钱的医疗债务。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4月中旬,张玉琴带着在外看病的丈夫回到霍邱住家没几天,婆婆可能是因为经受不住儿子的突然瘫痪和失去说话能力的刺激,一直比较稳定的脑萎缩病开始急剧恶化,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又给家里增添了2万多元的医疗债务。
一连串的不幸,猛然间丈夫、公公分别成了肢体一级和三级残疾人,婆婆成了智力二级残疾人。面对长年需要伺候的公婆和丈夫,面对长年需要花钱的两个孩子,面对好几万元的医疗债务,面对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对于一个年仅31岁的柔弱女人而言,压力可想而知。这时,一些“好心人”曾劝张玉琴:“不如趁年轻离开这个苦难无边的家庭,到外面打工,遇到合适的,重组个家庭吧。”但天性善良的张玉琴选择了留下。
“我是他们的媳妇,是他的妻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张玉琴内心有个倔强的声音。母爱、责任和担当,让她变得坚强而无畏,她想,她一定会善待不幸的公婆、丈夫,照顾好两个年幼无辜的孩子,用她的爱去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从此以后,三餐四季,一家6口人的生活起居,成了张玉琴的日常。为婆婆、丈夫和年幼的儿子脱衣穿衣、洗脸洗脚,喂婆婆、丈夫吃药、吃饭、喝水、换尿不湿,接送女儿放学上学,帮助丈夫进行康复锻炼,洗衣服、种菜园、饲养家禽、干农活……自2009年4月份以来所有这一切已是张玉琴每天的必修“功课”。为了尽可能节约家庭开支和减少外出时间,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张玉琴还自学理发,自己为家人剪头理发。“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这么多年坚持下来,街坊邻居都为这个平凡而勇敢的女人的人生故事所感动,大家都称她为“三好”女人。2016年,因为“孝老爱亲”事迹感人张玉琴被评为“六安好人”。
苦难是一时,绝不会是一辈子。2014年,张玉琴家被纳入贫困户,并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次年又被纳入低保户,当地党委政府又为其家庭申报评残、残疾人补贴、护理费和光伏发电项目,为其子女申报相应的教育扶贫补贴,安排其为片区乡级生态护林员。政策的汇聚、党委政府的关心,更加坚定了张玉琴战胜困难和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勇气。
为了早日脱贫致富,张玉琴不等不靠,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她开始发展稻田养虾、鸡鸭鹅养殖扶贫产业。公公刘士奎通过好心人介绍帮人干些看工地、烧大锅饭等轻体力活,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女儿刘丹实在是因为担心她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和经济来源每天过度操劳,累坏了身体,在霍邱师范刚上了一年学便执意弃学外出打工。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其家庭于2017年底顺利脱贫。
在张玉琴的耐心开导和不断鼓励下,丈夫刘启军由开始的悲观失望、乱发脾气、不好好吃饭、拒绝服药,逐渐变得对人和气,事事配合。他每天都咬牙坚持在院子里用妻子和父亲亲手为他制作的“双杠形”扶手顽强地练习站立和挪步,以免腰腿肌肉萎缩。通过不断练习发音吐字,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开口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11年的不离不弃和康复锻炼,如今刘启军不仅能够离开“双杠形”扶手,借助多功能残疾人辅助器具成功挪步,不再使用尿不湿,而且偶尔还能说出一点简单的字词和短句。
“希望有一天,他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劳动,陪我和家人说说话……”日子越过越好了,张玉琴如今的心愿却是这般朴素而简单。 ( 赵广才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