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合理分工 科学防控 市二院群策群力抗击疫情

编辑: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24 09:35:16 【字体:

  编者按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悄然而至,一场狙击病毒疫情的战役也随之打响。在这危急时刻,有一群最美的“逆行者”,白色是他们的标志,防护服是他们的盾牌,满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他们就是“白衣天使”。

  五官科——跨科作战齐协力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医院将与呼吸内科为邻的五官科整个病区设为临时普通呼吸内科西病区,有发热、肺炎症状的高危患者设为高危呼吸内科东病区,采取相对隔离、分区护理。这样划分既有利于高危、疑似患者的筛查分检诊治,更有利于将疫情风险系数降至最低,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护理部主任徐绍莲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将五官科全体护士召集起来,召开“战前会议”加油鼓劲。五官科护士长潘国筠更是每日加班加点给大家进行集训,教大家如何更规范地实施呼吸内科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在给予患者精心治疗、护理的同时,护士们严格地遵循院感防控标准,从而使病区的病人收治工作更加规范化。

  凤运莲是一位从ICU转入呼吸内科西病区的气管切开病人,病人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伴2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同时还伴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情重且复杂。入科当天,潘国筠带领护士们将第七病房设为单间病房,给予规范化单间隔离,每日按时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和会阴擦洗,消毒气管套管周围皮肤,规范化吸痰,按时翻身拍背,更换气管套管敷料及氧气、湿化气道导管,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患者因为腹泻,肛周皮肤因受刺激红肿明显,为了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防止皮肤破溃,大家每次给病人擦洗肛周皮肤后,都会细心地涂抹上金霉素软膏,再喷上造口粉,使得造口粉能够粘附在皮肤上,比单纯使用造口粉效果要好得多。在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凤运莲的病情恢复得很快,几天后就能下床活动了,患者家人动情地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她恢复得这么好,你们功不可没。”

  李国军是一位慢阻肺加重期的病人,五保户,无儿无女,入院时病情复杂且症状很重,无人陪护,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老人情绪不稳定,时常会突然拔掉氧气管和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把无创呼吸机的面罩直接拽下来扔在地上,还时不时大声斥责给他做各项治疗护理的姐妹们……大家面对老人的斥责和不配合行为,她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还时常跟大爷聊天,安慰大爷。护士们看老人整日无法下床,也没人送饭,就每日轮流给老人带饭;老人行动不便,经常不小心把大小便弄在床上,护士们一天至少要给他换五、六次床单被套。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闺女们,太谢谢你们了,我之前那样对你们,你们还对我这么好,我真是老糊涂了!”“没事大爷,只要您在这心情放松,好好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出院,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大家不仅对病重、特殊的病人关爱有加,对病区其他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是细致认真,每天,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和暖心的叮咛声都会在十二楼西侧病区上演:“叔叔,用过的纱布记着一定要放入黄色垃圾袋,不要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大姐,每次您给阿姨喂食前后都要勤洗手”、“大哥,您给您母亲翻身拍背的时候手要弓呈空心状,力度要适中,太轻或太重都不行,你看,像我这样”、“阿姨,您带您父亲下床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别受凉了”……五官科的白衣天使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完美地实现了跨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她们舍小家为大家,24小时坚守在岗,吃住均在科室,携手并肩,齐心作战……(杨 锦)

  呼吸内科——心有锦缎大爱深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呼吸内科主任裴志强紧急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工作会议,要求全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各种诊疗方案和相关知识,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物资统筹使用,进一步规范诊疗流程,强化措施落实,积极配合医院完成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随着疫情迅猛扩散,发热、肺炎病人增多,隔离疑似病人措施加强,工作量成倍增长,裴志强主动担任医院发热门诊专家组首席专家,和护士长谢菲当仁不让冲在前面,用实际行动带领全体医护人员春节至今一直坚守在临床抗疫一线。

  有一次,裴志强参加会诊,胃肠外科的一位结肠癌术后患者出现肺炎及发热症状,并伴呼吸窘迫,病情较为复杂。经专家组连夜急会诊,一致认为该患不符合新冠肺炎疑似标准,转入ICU治疗,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有个别同志不理解,甚至有恐慌情绪,作为首席专家的他主动承担责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石峻、主管护师刘启玲、护师常遇驰援武汉,抗击疫情,逆风而行。他们抵达武汉后服从安排,接班上岗,穿上厚厚的隔离衣,带上紧紧的口罩,就如上战场的盔甲,为了节省防护服和时间,很久很久才能脱下。他们穿梭在隔离病区治疗护理患者,眉额布满汗水,脸上深深的勒痕,肿胀的双腿,每个人都累到极点。他们有过辛酸,有过无奈,但一听到患者的呼喊,一见到患者的痛苦,他们立刻变得坚强而乐观。(谢 菲)

  肾内科——默默守护“生命线”

  新冠疫情战斗打响以来,全院医务工作者都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中,还有一支默默守护着一群特殊患者的团队——血液净化医务人员。

  尿毒症患者,特别是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需要到医院来行2-3次的血液透析治疗。“必须保证透析患者的治疗,同时要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零感染。”科主任程晋德说道。因尿毒症患者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等,体质较弱,是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门诊透析患者需往返医院与家庭,来回路程上都有被感染的风险。血透室是密闭环境,患者每次治疗需4-4.5小时,也是导致聚集性感染的高危因素。因科室透析机器少,科室仅长期透析患者达139人,每天需完成60至80人次透析,这就需要从早晨7点到晚上10点不停工作,才能完成三个班次患者的治疗,中间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都是较为严峻的考验。

  为了让透析患者安全有效地得到治疗,科室制订了一套详细的防控措施。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带头下,医护人员每天早晨提前到六点来院,先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温检查,确保身体无异常,再检查相关防护设施及消毒情况。并在血透室外增设预检分检台,发放并指导帮助患者正确佩戴口罩,对患者及陪属进行体温检测,询问有无咳嗽、乏力等症状,有无疫区人员接触史,签订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告知书后再进行透析治疗。

  疫情发生以来,肾内科(血透室)还抽出多名医护人员参与到发热门诊等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严成君)

  精神卫生中心——满满爱心来“抗疫”

  1月25日,接到医院发热门诊专职医护招募令,精神卫生中心多名医护踊跃报名,八病区主任王安江及马龙、潘显柱、朱邬伟三位男护成为首批发热门诊值班员和医院其他20位勇士,一起度过3周的隔离生活。一张张请战书,彰显出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勇于担当做表率、不忘初心奉爱心”的大无畏精神。

  伴随疫情发生的还有“心理危机”需要重视和处理。精神卫生中心1月25日开始着力建设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热线。经历队伍选拔、技能培训,1月29日,24小时在线的心理援助热线顺利开通,比国家建议提早1周。精神科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专科护士联袂在线,24小时无休,齐心“抗疫”。

  疫情发生后,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童庆好院长助理敏锐地洞察到,精神科封闭的人群聚集环境存在聚集爆发的高度风险。1月31日,中心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关闭开放病房、保留一个封闭病区收治住院患者、以及患者入院前完善“新冠病毒肺炎”相关筛查的防控措施。这一举措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各家精神卫生中心纷纷效仿。

  精神科四病区唐新龙主任、熊燕护士长主动请缨,承担收治病人的重任。随着新入院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一个病区不能满足病人住院需求,中心再次决策,新增八病区收治女患者,确保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同时,开辟出百余平米的户外活动空间,装备简易健身器材,供精神卫生中心长期住院的慢性患者强健体魄。

  精神障碍多数为慢性病,都知道“药不能停”,贸然停药可能导致疾病复发。疫情封路,出行不便,精神卫生中心数名医护人员主动帮助患者代购药品快递到家,确保疫情期间的“精神平安”。同时,还捐赠2.5万余元的精神科常用药品给金寨县汤家汇镇,保障特殊时期患者的精神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王 昆)

  儿童康复科——线上康复护花开

  疫情尚未解除,康复不能掉线。市二院领导迅速做出指示,成立儿童康复科医护技教MDT小组团队,积极开展线上免费康复服务。随后,康复组制作出家庭康复指导系列推文,通过科室公众号定期发布。

  疫情下,治疗师和特教老师们纷纷组建家庭康复指导微信群,每天都会为孩子们制订个性化的家庭康复计划,通过照片、视频反馈训练情况。家长的积极性很高,每日打卡,在群里发练习视频,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治疗师和特教老师对家长在康复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在线指导,此外,医、护、技、教通过微信群向家长科普疫情期间科学防护文章,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此次开辟的线上康复指导模式,不仅减少残疾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还让孩子们足不出户享受到各类康复治疗服务,巩固康复训练成果,提升居家康复能力。护士还针对每个自己负责的孩子,轮流进行电话回访,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和去向,掌握每位儿童和家长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建立信息台账。(武代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