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淘汰落后小作坊 小豆制品撑起扶贫大产业
阳春三月,绿茵遍野。走进舒城县山七镇街道旁山七豆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的生产线正在忙碌着,一块块冒着热气、飘着浓郁甜香味的豆腐、干子、千张,正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山七豆制品有限公司是舒城县民生保供重点企业。“前一阶段,豆制品市场需求量大,订货量是平时的一倍,在防疫物资和生产原辅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作好全面防护措施,组织人员开展生产。疫情当前,保供应、稳价格,向居民提供放心豆制品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山七豆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韦薇说。
近年来,舒城县山七镇通过淘汰小作坊、延伸产业链、做强大品牌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全镇豆制品产业转型升级,让“山七干子”走上了规模化、科技化的产业发展道路。2019年,全镇实现豆制品生产5500吨,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制订发展规划,淘汰落后小作坊
为规范豆制品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山七镇制订了豆制品产业发展规划,并按照“一点三线”布局规划产业发展,结合山七老街改造,打造了山七豆制品特色一条街。
为创优发展环境,山七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沿河老街进行了综合治理改造,形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沿河景观风景带;对小作坊式的豆腐店全面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污水处理厂,让昔日繁华的山七老街再度容光焕发。
“以前,街道旁边的一条小河边,分布着20多家制作豆腐的小作坊,做豆腐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严重污染环境。如今,通过淘汰落后的小作坊,建设污水处理厂,豆制品规模化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山七街道居委会主任施德胜说。
项目化运营,做强“山七”品牌
山七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豆制品企业规模化生产、项目化经营,注册成立了舒城县山七豆制品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先后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并引进筛选、发泡、磨浆、蒸汽加热、压榨等机械化生产设备。
山七镇在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随着豆制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形成,舒城县山七豆制品有限公司开始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注册了“山七”商标,“山七”牌干子、豆腐、千张很快畅销舒城、合肥和肥西等周边县市,并成功进驻超市。
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山七镇副镇长陶友恕说。
在舒城县电商协会的帮助下,安徽好人张志菊率先注册了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山七豆制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仅2018年就销售产品20多吨。目前,山七镇从事豆制品销售的电商有30多家,不仅带动了当地种植业、运输业及经纪人队伍、销售队伍的发展,还使“山七干子”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山七镇脱贫攻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豆制品的成功“触网”也带动了茶叶、茶油、土猪肉、土鸡蛋、蜂蜜等山区土特产品的网上销售,目前舒城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300多家,已有50多家农业企业、1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李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