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舒城儿女在武汉
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舒城县广大医务人员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的王欢、黄娟娟、徐尚玉、朱娅玲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与武汉人民并肩战斗。他们,体现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担当,展示了龙舒儿女的风采,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英雄事迹。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每天中午,陈从兰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这是特地为女儿王欢、女婿束树林准备的,因为他们都在医院工作,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要保证他们充分的营养,充足的精力。
只是,今天中午,陈从兰左等右等还是不见女儿回来。十二点多钟了,接到女儿王欢的电话:我已经与全省三百多名医护人员一起,在支援湖北的路上了。
陈从兰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她的心一下收紧了,担忧、恐惧、欣慰一下涌上心头。
一
女儿王欢是舒城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主管护士,疫情发生以来,就一直在医院工作,大过年的,也在工作岗位。从那时起,妈妈就很担心,每天的心都纠着。
王欢也太忙了,把自己的女儿也寄放过来了。看着女儿、女婿每天忙碌的背影,陈从兰说,你们在前方放心打仗吧,后勤工作交给我,保证你们吃好、喝好、孩子教育好。
但妈妈的担心是挥之不去的,王欢在重症监护室,那里离病毒感染者最近,最容易被感染。日复一日的担心,在她的额头形成一道道车辙印。
武汉的疫情越来越严重,有一天中午吃饭时,王欢说,我想请战去武汉,如果医院有号召,我第一个报名。陈从兰一下停住了正在夹菜的筷子,呆呆地望着女儿,想说什么,但又止住了。因为陈从兰太了解女儿了,一旦她认准的事情,她会坚持做下去的。
(王欢与同事合影)
今天女儿果真去了武汉,做母亲的既骄傲又担心,她在电话里不断地叮嘱女儿: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平安归来。说着,她的泪水流下来了。
王欢自小就在父母的蜜罐里长大,陈从兰说,我们从没对女儿有过高要求,平安幸福就是最高追求。但女儿一直很好强,她一直说要医者仁心,我们是重症监护室的,我们就要冲在第一线。现在国家有难,我们更要冲上前去。
要去武汉,一直是王欢的愿望,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战场。
那一天早上,医院召开紧急会议,征集驰援武汉的人员,并要求中午十二点就要出发。王欢想都没想,立即报了名。来不及收拾行李,更来不及与妈妈告别,她义无反顾奔向了前线。
这是安徽省第三批驰援湖北的人员,动车上的三百多名医护战士分外激动,虽然明白前去的危险,但他们在车上仍然歌声不断,并相互鼓励,相互打气,高呼“武汉加油!”
(感谢视频)
看到视频中女儿和大家欢快、激昂的场景,陈从兰止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一贯教育女儿,要关心他人,关心大家,要有家国情怀。现在,女儿出征了,帮助武汉人民,这是真正的大爱。知女莫如母,她理解女儿、支持女儿。她举起手机,大声地对女儿说:“闺女,我们支持你,有困难和我们说,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别忘了每天要跟家里报平安。我们只进不退,等你凯旋。好样的,女儿!”
二
(到达武汉)
“武汉,我们来了!”晚上七点多钟,大家看到前面的站台,欢呼着下了车。
到达住宿宾馆已是深夜,每人一间房,根据清洁要求将房间分为污染、半污染及清洁区。当晚,王欢在日记里写道:“保护好自己、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持续战斗!”
王欢说,刚来武汉,扑面而来的情谊令我深受感动。宾馆里周到的服务,大家眼神里满满的笑容,人们相互鼓励着。特别是那天突然下雪,王欢准备到宾馆下面的便利店买衣服,听说是从安徽来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便利店老板马上送给她毛衣、鞋子等生活用品。当王欢要支付费用时,老板坚决拒收。并与王欢加了微信,表示以后有事随时提供服务。
王欢坦言:如果说没有一点恐惧那是假的,毕意这是战场,病毒什么时假会袭向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既然来了,就不能退缩,就不能当逃兵。我们是战士,就只有一往无前,病人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进病房前剪掉长发)
经过两天的培训,王欢被安排进了方舱医院,这里主要接收一些轻症患者,王欢主要负责病人的入院、出院、体温检测、喂饭、心理疏导等工作。她们被编成四班,每六个小时一班。
为了防止感染,她们工作的时候都是全副武装,不仅要戴上口罩、手套、鞋套和护目镜,还得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王欢开玩笑说,现在才体会到孙悟空为什么怕紧箍咒了。她说,我们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再戴上护目镜,整个头被紧紧箍住了,就像戴上紧箍咒。好紧,头都要炸裂了。“为什么不穿戴宽松点?”面对我们的疑问,王欢说,怕呀,只有按照要求箍紧了,病毒才无缝可乘,才能保证安全。
穿、脱这套行装,要在单独的房间,有人监督着你的操作程序。特别是脱,因为病毒可能已依附在衣服上了,一层层地脱,要格外小心,没半个小时是脱不了的。
配上武装,整个人被闷在里面,谁也不认识谁,只好在衣服上写上各自的姓名。
“穿这套行装真是考验。”王欢说,有时闷得都吸不上气,活动强度稍微大一点,都要张大嘴巴大口喘气。护目镜上起了雾气,但不能擦拭,只能靠不停走动来保持清晰。
每次工作要持续六个小时,这期间不能上厕所,因此穿戴之前要尽量少喝水,饭也少吃点。
六小时后该交接班了,但此时每个人都浑身湿透,手被汗水泡胀了,有的人脸上甚至压出了水泡。有个爱美的小姑娘,看到脸上的勒痕和水泡,竟偷偷地“呜呜”哭起来了。
这些都不算太大的压力,更大的是她们经常听说某某医护人员被感染。她们也很担心,会不会轮到自己,因此只有在工作中谨慎一点,尽量保护自己。同时,时不时给自己打气、减压,鼓励自己,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在一起,她们谁也不认识,也看不清对方长什么样,但她们配合默契,更多地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有时碰到一起,就拧一下对方的胳膊,举起拳头,喊一声:加油!
三
“我们接待的虽然是轻症患者,但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特别看到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更增添他们的压抑感。”王欢说,我们的工作不仅要为他们测量体温、抽血化验,更要给他们心理上的疏导和抚慰,要像家长一样关心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
王欢在单位一直是个百灵鸟,歌喉特别甜美,黄梅戏更是她的拿手好戏。这天,她轻轻哼起了黄梅小调,不成想,医院一下安静下来了,大家看着她,仔细倾听着,有的人还小声跟唱起来,有的人还舞起了节拍。大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是患者、是医生,歌之舞之,汇聚成了战胜疫情的磅礴的力量。
原来,安徽与湖北同是黄梅戏的故乡,大家有着共同的黄梅戏情结。从此,王欢就用黄梅戏与大家交流,鼓舞斗志、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相互打气)
时间长了,大家找到了在方舱医院的生活规律和归属感,他们自发成立了志愿者队伍,维持秩序、分发餐食,在治疗的空闲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歌曲哼唱起来,身体舞动起来、小品演奏起来,大家享受着大家庭的欢快,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向疫情宣战。
善良的王欢总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这里的病人有很多老年人,他们一般不懂普通话。为了更好地与病人交流,消除彼此的隔阂,王欢学习起了武汉方言。“你好!阿姨、叔叔,你吃好了吗?昨晚睡得好吗?我们一定能胜利”等方言语句,她早已能熟练地与患者交流。
有件事令王欢特别感动,有天早上,医生通知有三个病人可以出院了。大家一下欢呼起来,纷纷鼓掌欢送这三名痊愈者。其中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娘今天也出院,临别时,她特地走到王欢跟前,诚恳地说:你是一个好姑娘,谢谢你这么长时的照顾,今天我获得了重生,是你们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以后,你来武汉就到我家做客。此情此景,互道珍重,她和王欢都留下了眼泪。
他们出院了,大家纷纷问起“我能不能出院呀?什么时候轮到我呀?”那种急切的心情,让王欢好记忆犹新。她说,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们向往阳光、向往健康、向往自由,我只有努力工作,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尽早实现这美好的愿望。
四
王欢理解父母和家人的担心,因此,每天都要与母亲和家人通话或视频,报告在武汉的情况,但她总是报喜不报忧,从不讲自己的困难和担心,只讲这里大家共克时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人们守望相助的情怀。
王欢也何尝不担心母亲和家人在家的情况呀,每次她打电话总要千叮咛万嘱咐家人们要注意防护,注意保护自己。
每次与家人通电话,也是王欢减压的一个方式,看到视频里的母亲和女儿,她开心极了。虽然她的女儿只有十岁不到,但特别懂事,每次与妈妈通话,都要妈妈多保重,要注意安全,要妈妈打败魔鬼,早日回家团聚。
王欢说,妈妈是我的榜样,她一直教育我们要有爱心,要为大家着想,我要向她那样,为大多数人服务。我也要做给女儿看,把我们的家风一代代继承下去。
王欢感慨地说,不仅仅是妈妈鼓励我、支持我,每天都收到好多朋友的祝福,他们给我无限的力量和鼓舞。
陈从兰说,我们都互相牵挂着,每天只有看到女儿开心的笑容,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这一天晚上,陈从兰打电话给王欢说,今天县领导到家来慰问了,你要好好努力,不给我们舒城人民丢脸呀。
在陈从兰书房的日历上,我们看到,她标注着女儿在武汉的每天工作行程,她说,我们全家都盼望着王欢的凯旋。(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