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寄宿制学校作为农村教育最重要的办学形式之一,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新形势下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乡镇寄宿制学校覆盖不全,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不高,寄宿制学校人员配备不齐,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不足,寄宿制学校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仍然制约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针对我市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高度重视,合理规划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抢抓发展机遇,把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惠民实事,纳入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入调研,认真研究政策,科学编制规划,分析山区、畈区、平原地区学龄人口情况,结合乡村学校现状,本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试点推进”的原则,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力争到明年年底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能满足中、小学生需求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方筹措乡镇寄宿制学校资金。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及更新维护纳入财政预算,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专项经费标准,对学生数较少的寄宿制学校区别对待并予以倾斜,解决公用经费不足的困难。完善社会资助教育的平台渠道和工作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捐建寄宿制学校食宿设施设备、资助困难学生。
进一步提高标准,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结合六安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做到教学设施与生活设施并重,使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能有功能齐全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宿舍、宽敞明亮的餐厅、设施完备的浴室,达到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
进一步配足教辅人员,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以及进一步优化管理,提升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出台科学、合理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推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农村寄宿制学校轮岗交流。
学校应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定管理细则,强化安全隐患排查,畅通家校联系,完善育人模式,开足开齐课程,加快智慧学校建设,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模式。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热爱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理想情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把建设农民“家门口的好学校”作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乡镇寄宿制学校真正建设成为“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好评”的学校,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不断増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科教兴国、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