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皖卫附院:点燃人才引擎 汇聚发展动能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8-19 09:11:14 【字体:

4de3a88b5d19458faccd527c1511b79d.png

杜瀛瀛博士来院开展教学查房

  “得益于皖卫附院聚才引智的‘强磁场’,让我能够有机会回到家乡,为家乡医院的肿瘤技术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日前,在皖卫附院(市二院)肿瘤科,安医一附院肿瘤学博士杜瀛瀛如是说。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来开展常态化交流指导的知名专家,他的加入也为皖卫附院(市二院)肿瘤学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该院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坚持以“学科立院”和“人才强院”两大战略,实施“文化兴院”、“质量建院”、“服务荣院”、“科研活院”四大核心工程,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医院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探索完善学科带头人、护理管理者、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及管理人才等人才激励制度体系,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打好人才引育“组合拳”。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积极拓展引进渠道,通过专场招聘会、人才推荐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家学者。”上半年,该院先后引进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博士吴世凯、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博士薛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刘付宝教授团队和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科博士杜瀛瀛等共计9名知名专家来院开展常态化巡诊以及手术指导、理论讲授、科研合作等一系列临床和教学工作,为提升学科发展水平注入强劲动能。同时,该院完成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的引进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发展。

  “对于引进的人才除工资、绩效外,另外享受专项补贴”“考核合格后直接申请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管理”“按不同层次分别给予高端人才、杰出人才50万元和3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一项项优厚保障,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本来担心开刀留疤没办法戴项链,没想到‘打一针’就结束了,只有一个小针孔,真是太满意了!”患者肖女士笑着说。去年10月,肖女士因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在皖卫附院(市二院)血管肿瘤介入科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术,成为该院此项技术的第一位受益者。为其实施手术的医生是该科副主任医师雷俊。去年上半年,他作为骨干人才被引进医院,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舒心的工作环境让他充满了干劲和斗志,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又在医院的安排下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进行了半年的进修,此次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开展,也填补了该院在此项技术领域的空白。

  人才重“引”,也贵在“育”。放眼长远,抓实人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在持续探索多元化人才使用模式的同时,稳步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如重点扶持有科研或临床应用需求的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对其相关课题进行资助;建立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积极落实医院‘双培养’机制;提供专项资金,鼓励职工不断深造学习。”目前,该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共有7人,硕士研究生达到120余人。

  与此同时,医院不断创新成长平台,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2020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医院的范东伟就看中这里的发展前景和科研平台。进院以来,凭借医院搭建的科研平台和支持政策,范东伟取得了不俗成绩:主持乳腺癌相关省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省级重大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2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十余篇,获实用专利一项;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廷敬教授合作,致力于乳腺癌类器官的构建及相关研究等。

  作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的附属医院,该院还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通过医教研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在该院,不少医务人员都身兼医者和老师两重身份,这不,虽然是暑期,但骨科副主任医师卢士学的手机上不时会收到学院学生们的短信,都是咨询各种外科学问题的。在他看来,作为“双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努力将医学与教育完美结合,借助这个平台,一方面,培养更多的医疗卫生人才,为医院的发展积蓄更多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临床医生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抓手。

  在皖卫附院(市二院),像曹志国、周宜存、雷俊、范东伟、卢士学、周晶晶、王文明等一样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青年骨干医师越来越多。多层次、全覆盖式的育才机制使该院形成了“头雁”领飞、“群雁”齐随的壮丽景观。目前,全院共有高级职称约400人,兼职教授、副教授50余人,培养“江淮名医”3人、“皖西名医”16人,省首届卫生健康杰出人才4人、骨干人才4人、拔尖人才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随着“三甲”综合医院的成功创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更加广阔,医院的人才建设红利正在持续释放。医院的诊疗质量和安全将进一步提高,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该院高质量发展将更好地为皖西人民生命健康服务。(记者  李珊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