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刀尖“舞者” “神外”仁医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2-14 09:49:10 【字体:

  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人体中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神经外科是最具挑战、最高难度的医学领域。一台脑外科手术往往要持续4-8小时,甚至更长,在迷宫般的大脑网络上“动刀子”,需要高超且精细的功夫!避开“陷阱”、剔除病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患者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李继波,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颅脑创伤、脑出血显微镜开颅手术,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烟雾病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等。

  阳光的笑容,一丝不苟的发型,整个人看上去精神焕发,2月9日上午9时,记者见到正在询问患者恢复情况的李继波。“今天能下床了吗?感觉晕吗?”“左眼现在能看见吗?模糊吗?”面对患者,李继波耐心细致、严谨专业,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的知识。“在医院,医生就是患者最大的依靠和安慰,我们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为患者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李继波认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热爱、仁心、专业三个要素。

  “医生是行善的职业,患者在自己手中得到及时救治,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温暖的事啊!”为熟练掌握神经外科技术,他常常以科室为家,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为锻炼手感,他在显微镜下,先从大鼠的血管缝合练起,逐渐尝试缝合小鼠血管,“只要渗一点血,小鼠就会死”,手术刀下的战场,只在毫厘之间!现在,李继波可以在1毫米的血管上平整地缝上6-8针,并于2020年获得安徽省神经外科显微缝合大赛冠军。而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绣花功夫”,在他看来只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李继波一直处于奋力奔跑状态,从医十五载,不曾有一丝懈怠。扎实的专业功底,独具匠心的治疗方案,一个个患者在他手中起死回生、回归社会,挽救了无数濒临破碎的家庭。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老年患者,相较于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方法,介入栓塞(脑膜中动脉)并药物干预下微创(钻孔引流)复合手术治疗,是目前创新性优化治疗方案,可达到“治标兼治本”的目的。据了解,该技术在国内运用只有两三年。2022年5月,李继波团队首次在六安开展此项技术,填补了市级空白。目前,该复合手术治疗方案在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已成功开展多例,技术逐渐成熟。

  2022年12月,76岁的周某,因头晕、右侧肢体无力入院治疗,检查显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出血(慢性),血肿量较大。李继波团队进行反复评估、仔细分析后,确定“钻孔引流+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复合微创手术治疗方案。但家属对该微创手术不了解,担心患者年龄大,下不了手术台。不手术病情肯定会加重!李继波非常焦急,反复跟患者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在得知仅需一个微创“小孔”便可将血肿引流,再用一个微导管将药精准给到病灶血管预防复发,家属终于放心,全力配合,手术成功,几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很多患者因颅脑创伤、脑出血等,用到颅骨减压手术来挽救生命,手术后造成颅骨缺损,导致缺损区形状改变,头皮受大气压的影响,内陷压迫脑组织,容易引起头痛、头晕等。”传统的金属颅骨修补材料存在很多并发症及排斥反应的风险。李继波心系患者,急患者所急。2022年12月,李继波团队成功完成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首例自体颅骨(离体冷冻保存)回植手术,解决了手术创伤造成的颅骨缺损后遗症等问题。

  “团队整体水平提升,才能更好、更多地帮助患者,实现学科快速发展。”如今,李继波像当年带领自己成长的老师一样,在日常工作中手把手带科室年轻医生,从病人的管理、手术前精确定位、手术中精细止血等小细节抓起,指导他们不断规范、不断进步,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医疗是一个特别的行业,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时常需要承受面对不可预知世界的无奈和倾尽全力又回天无力的悲悯。正因如此,李继波的行医之路上一直践行着“对待医疗工作要坚持原则,对待患者生命要坚守良知”这两把标尺!(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